• 专家学者话三苏

  •     

    自江而海,从家到国
    ——走进如海的苏东坡世界
    □陈才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家训家风等,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确实,苏轼能够成为流芳千古的文化巨人,被视为道德高尚的千年英雄,与他耳濡目染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将个体、家庭与国家、社会融为一体。家风关乎国风,家事关系国事。宋代家族多以文学世家而知名,家族因血缘、地域和师承等多层关联,对宋代国家层面的文学和学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家到国,恰如自江而海。一沙一世界,一滴水也可以见大海,苏轼就像大海一样。走进如海的苏东坡世界,就会发现,苏轼家风传承的经验,以及教育学理念和实践上的贡献,值得深思,影响深远。苏海,既可喻指苏轼其人其作那种海涵地负的浩瀚气象,也可借指如汪洋大海般的苏学研究。在清人王文诰《苏海识馀》前后,苏海概念一脉相承,是苏轼研究领域具有丰富内涵与发展潜力的统摄性范畴,值得细加梳理,认真辨析。
      今天,对于传承三苏家风、涵育家国情怀而言,苏轼接受并传承的家庭教育,其家国情怀与教育理念带来的影响,早已超越一朝一代,随着其浩荡的才情、渊博的学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与宝贵财富,就像大海一样,吸引着热爱他的你和我。在数字化时代,一代坡仙参与今日社会的可能途径越来越多。我相信,站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下,苏轼研究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之机,这位千古英雄的多元魅力,也将获得新的理解与认知。

    学习传承三苏文化
    重在涵养家国情怀
    □李公羽(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从家庭角度出发,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是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与责任的集中体现。苏氏家庭家教家风的养成与传承,对我们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启迪和激励警示作用。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三苏家训影响子孙,激励后世,融汇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滋养和增强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
      苏轼一生恪守家教、严执家训、传承家风,用从政40年的毕生经历,践行了自己“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誓言。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我们今天要努力学习、借鉴的,是不断战胜诱惑,建设廉洁政治必须做到的。在今天,我们注重家风家教,古为今用、成风化人,能更好地涵养浩然正气、滋养百姓精神、培养子孙后代。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三苏家风家训为榜样,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与国家休戚与共,以天下为己任。要加强自身修养,涵养家风,孝敬慈爱,敬业明德,爱岗奉献,涵养浩然正气。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坚持家教传承,保持和发扬中国人绵延数千年的家国情怀。
      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三苏文化代表和含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人本、情本、民本
    苏东坡的家国情怀
    □舒大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社会是个家、国、天下的结构,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我们今天谈谈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家国情怀。

    人本:东坡的宇宙观
      所谓宇宙观,是指人们对生存于其中的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和看法。苏东坡继承了中国古人“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的宇宙观,并不公开反对“鬼神”“吉凶”存在。但他认为,鬼神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不是天降的,而在于人的修为。吉凶祸福都需人去努力,而非听命于神的旨意、坐等神灵的作用。人始终是中心,人可以感动鬼神。

    情本:东坡的人生观
      古代哲学对人性论有性善、性恶、性有善有恶、性无善无恶等说法。在苏东坡看来,空洞讨论“性善”“性恶”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性相近也”。需讨论的是情,“情有善恶”,但又不是绝对的善恶。苏轼判断是非、讨论政事利钝,常用是否合乎“人情”做判断,此“人情”实际是“民情”。

    民本:东坡的社会观
      苏东坡认为“民命是天命之本”,他推崇“天下为公”,认为良好的政治就是天下为公,寻找“政权”与“民权”间的最大公约数。苏轼也认为“德政”不是空头、虚伪的,而是要“利民”。
      总之,苏轼具有完善的宇宙观、社会观和“家国情怀”。在天地人神之间他重视人,是人本主义者。在义理性命之中,他重视人的真情实感即情,是情本主义者。在社稷君民关系中,他重视社稷的主体——民,是民本主义者。

    三苏家风与“清廉东坡”的当代阐释
    □潘殊闲(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三苏是眉山的文化代表。三苏家教更多是身教,是崇教崇礼崇仁崇义的具化与践行。三苏家风则是三苏前后几代人在家庭内部形成的为人、为事、为生、为学、为家的风格与风尚。2017年上半年以来,眉山市五部门联合开展了以弘扬三苏家训与家风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提炼出“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三苏家风。
      在这种家风熏陶下的苏轼(号东坡居士),形成博学多才、博爱谦逊、民本思想、关心困难群体、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丰富阅历与丰富人生的“清廉东坡”人格魅力,展现出浩然正气、爱憎分明、是非明辨、淡泊名利、尚简尚廉、敬业奉献与造福一方、终身学习与勤于观察思考、慎重交友、慎独、乐观随缘的“清廉东坡”形象。
      由于频繁的政治迁徙,苏轼到过的地方是许多文人难以企及的。他走一路,交游一路,展示一路,其中一些关心民瘼、造福地方的故事,以及机智风趣、豁达幽默的趣事,都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东坡孤儿院、东坡医所等,都记录下苏轼造福当地百姓的事迹。
      苏轼的人格魅力、“清廉东坡”形象、丰富阅历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要做知识型官员、学习型官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这样就可使自己视野宏阔,拥有大境界、大气魄、大格局。要努力做清官,做有责任、有担当、爱民惠民的好官。要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科学、敬畏法律、敬畏生命。要有事业良知、家庭良知、社会良知。要慎独、慎交、慎得、慎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