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围绕产业建专业 建好专业促产业
-
资阳正在走出一条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吴昊江 摄
□杨树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近年来,资阳市始终把高等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2022年,资阳市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了“坚持质量优先,巩固发展高职院校,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要求,资阳市正在走出一条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培养高素质人才 打通企业用人“最后一公里”
在资阳口腔职业学院,2021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黄鑫妍正利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在鸡蛋上雕刻图案,一个栩栩如生的“海绵宝宝”诞生了,在场人员无不为其精湛的技术而赞叹。“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科学性、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医技类学科,让学生在鸡蛋上雕刻,不仅训练持械手法,还能锻炼‘支点稳定、控制钻针钻磨力度及方向’等细节。”学校负责人介绍。
在黄鑫妍看来,正是由于学校注重将操作技能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所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得以快速提升。在中国牙谷科创园,不少企业的员工毕业于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且有部分毕业生已经担任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的学生上手快,技术能力强,大大节省了企业培训新员工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一家口腔器械制造商负责人说。
“绝不允许有1毫米的误差。”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的学生曹超凡给自己绘制了半个月的机械图样判定“不合格”,并从头再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丝丝的误差,就会导致产品失败。”正是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曹超凡所在的团队成功自主研发出了低成本模块化七轴工业机器人,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得省级二等奖。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是解决学生进入企业“最后一公里”的不二法宝。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要有技术傍身,在成为能工巧匠的路上,往往需要精益求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篇章的进程中,资阳既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推动创新驱动,也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支撑。为此,当地印发了《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办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保障发展水平和落实部门职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提出“坚持质量优先,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的工作要求。
在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里,实训场所就有60多个,学校还与四川奥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校中厂”,打造集环保产品研发、生产、教育实训、科普展示与营销为一体的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资阳忠华康复医院作为学校的直属附属医院,与校内医护实训中心以及“贝斯特健身”共建的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中心,主要支撑学校生命健康专业群的建设。学校还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及就业培训基地。
这是当地高职院校将工厂搬进课堂的缩影。
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资阳市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深化合作。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以智能制造业作为前沿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奇瑞汽车、四川五月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共建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等生产性实训工厂,开展了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商顶岗实习方案及合作开发教材等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实现人才互聘和资源共享。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生产线引入学校,既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为企业增产赋能,实现校企双方经济效益和成才效应双效共赢。
此外,为了培养“大国工匠”,给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的待遇,资阳市还出台系列政策,确定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推进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有关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加强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能大赛成绩突出选手的表彰奖励,形成弘扬劳动光荣、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
找准自身定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学院的使命。目前,资阳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等“三件大事、三大会战、N项改革”;在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关键时刻,资阳市的高职院校找准自身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服务环保全产业链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充分利用集生产、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园区,深化把学校办进园区、把园区引进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设在生产服务一线的创新理念,政行企校多方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实质性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走深走实。先后组织专家团队对资阳市雁江区“厕卫污液、湿式垃圾、养殖业废物、农业剩余物综合规模化沼气装置”试验项目和祥符镇水污染情况、安岳县周礼镇红薯粉加工业环境污染、资阳市农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试点研究等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措施,为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基底。
作为资阳市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已形成以汽车专业为核心、管理专业为延伸、医养康健和学前教育专业为补充的特色职业院校。学校将产业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发展趋势作为人才培养指南,紧接优势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
资阳口腔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以口腔为特色,服务口腔全产业链和大健康产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所在的“中国牙谷”,是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制造聚集地,园内汇聚了爱齐科技、卡瓦集团、博恩登特等106户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203个“资阳造”产品从这里走向全球。在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资阳口腔职业学院也与园区内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我们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有利于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坚持以“围绕产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为思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以“学徒制”“订单班”的模式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以产教融合项目为支撑,建设一批集“产、学、研、创、训”于一体的专业集群综合性实训基地,把基地建在产业链上;举行紧缺和实用技术培训,优化培训项目,拓展培训内容,创新探索“互联网+培训”新形态,把培训贴在产业链上。
新起点,新征程,新成就。资阳高等职业教育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