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江:探路产城融合 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 蓬勃发展的资阳市雁江区。

        

    □杨树 王一 (图片由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夏日午后,资阳市雁江区圣高广场附近,提升改造后的街区处处皆是风景,盛开的鲜花吸引了众多休闲打卡的市民。“道路变宽了,城市变绿了,楼房变高了!”不少市民表示,这些身边的变化不仅让生活更加便利,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近年来,雁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城区规划布局不断优化,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城市宜居度、竞争力、美誉度日益提高,一座山水相融、产城相融、人文相融的宜居宜业公园城市正在沱江之畔崛起。

    优化布局 推动“一带四片”协同发展
      城镇体系决定城镇化的主体框架,直接关系着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是重塑城乡和区域发展版图的重要依据。如何推进以城东新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
      雁江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体来看,既要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在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发展县域经济,破解“大城市病”。
      以沱江生态廊道和交通路网引领城市功能布局,雁江区提出推动“一带四片”协同发展。其中,“一带”是指滨江休闲消费带,“四片”分别指北部商业商住片区、中部综合服务片区、东部生态休闲片区、南部产城融合片区。
      “一带”建设将依托滨江路堤景观带,大力发展休闲运动、露天宿营、滨江美食等体验消费、个性消费等新业态,提供居民向往的休憩亲水空间,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滨江休闲消费街区。
      在“四片”的发展中,北部商业商住片区以高铁北站为核心进行片区综合开发,依托高铁、地铁人流规划商业布局,有序推进周边商业商住用地开发,探索通过团购房等方式,吸引老城区、外流人口入住城东;中部综合服务片区,主要是以区级机关办公区为核心,打造高水平教育培训中心,带动周边商圈发展;东部生态休闲片区,依托黄泥河水系和周边保留山体,通过招商引资启动黄泥河生态公园建设,力争引进建设一批游乐休闲项目,形成集娱乐游玩、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休闲功能板块;南部产城融合片区则主要以现有的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为主。
      雁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争用2到3年时间,着力建设“人、产、城”互促互进、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样板。

    产城融合 强化城市发展支撑
      产业是城镇化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岗位、才有人口的聚集。从全国成功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支撑。
      “到2022年底,雁江区城镇常住人口46.86万人,城镇化率达54.74%,比去年同期提高0.57个百分点。”雁江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食品饮料集聚区、医药大健康示范区、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区、高品质农业开发区,2022年雁江区城镇新增就业74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1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07人。
      新型工业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引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如何良性互动?雁江区经科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主动适应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进程中,雁江区将推动资源地、研发地、生产地、消费地联动,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
      具体举措上,雁江区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以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围绕食品、饮料、医药三大主攻方向,制定《加快建设成渝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的实施意见》,签约引进艾家食品等7家食品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提质发展资阳医药食品产业园,加快建设雁江临空制造配套产业园,着力构建“一基地四组团”发展格局。
      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为支撑点,扎实开展促消费靶向攻坚行动,组织500余户商贸重点企业(个体)参加“嗨购资阳·惠民共享”政府消费券活动;落实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组织限上汽车、家电销售企业(个体)参加2022年汽车家电购置补贴活动,带动消费近4000万元。
      以提升产业园区能级为动力源,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争创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11个,包括2个省级园区(4星级1个、3星级1个)、2个市级园区、7个区级园区。

    创新机制 释放新型城镇化红利
      当前,我省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从人口流动看,农业转移人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我们需要思考农村人口到城市、城镇来干什么?能不能留下来?”雁江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破题之处就是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重点。雁江取消当地农村居民和区外人员到城镇落户的限制条件,推进已拆迁安置农村地区户籍人口落户城镇,2022年全年落户城镇1889人。更多业务实现“一站式”“网上办”。推行成德眉资四市户籍迁移业务一站式办理同城化,共办理“一次性办结”成资迁移业务3232笔,川渝迁移业务234笔。推动线上“微户政”服务全覆盖,通过“微户政”咨询户政业务140件,预审业务225件。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农村的土地怎么办?
      对此,雁江区制定了《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使用权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闲置宅基地出租、入股、转让、互换、赠与等流转原则和程序,借力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资阳所雁江交易中心,通过“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N”等模式盘活闲置资源,3个试点村共盘活宅基地和房屋107处,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
      深入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镇”建设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22年,对当地16.74万农户开展信用评定,2.69万农户获批贷款41.9亿元,其中2.25万农户获批信用贷款15.81亿元。此外,还评定信用村279个,信用镇17个。
      除了“进得来”,还要“留得住”,持续建设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雁江区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40部既有住宅电梯增设工程有序实施,9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8个城区农贸市场启动升级改造,启动城东新区北部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锦湾大街、宝台大道、正兴街等市政道路提质改造。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为契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促进城东新区市政园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档升级,推进黄泥河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加强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发挥字库山公园、水体公园、沱江滨江景观带等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融合的人工绿化系统,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雁江区正向着“2—3年实现城东新区常住人口翻一番”的目标奋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