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棉: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 “补妆”回归的石棉王岗坪景区。

    正待包装外销的石棉枇杷。

        

    □张超/文 黄刚/图

      6月的傍晚,漫步在石棉大渡河畔,微风习习,让人心情舒畅。夜幕降临,五颜六色的灯光渐次亮起,城市夜景呈现在眼前,流光溢彩,城市品质功能的不断提升,让石棉这颗“雅西明珠”更加璀璨迷人。
      生态打底、产业迭代、城市更新。今年以来,石棉以“一区一典范引领、四化同步推进、五个走在前列”为统揽,打造“现代化工业发展平台”“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农业产销一体平台”“城乡融合发展平台”“党员教育培训平台”五大平台,全力推动石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特色引领 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完善
      采摘、拆袋、分拣、称重……5月以来,石棉5.1万亩枇杷陆续成熟,果农穿梭在田间地头,采摘下来的枇杷被销往全国各地。“小”枇杷带动“大”产业,今年,石棉枇杷预计产出2.9万吨,产值将达到4.6亿元,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棉持续壮大以黄果柑、枇杷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应季水果贯穿全年。今年上半年,可实现黄果柑、枇杷产量12.81万吨,产值8.87万元、增长9.7%,预计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5%。
      石棉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2万亩。新建孟获城50万头大型生猪养殖场,全县生猪存栏提升至4.98万头,出栏7.17万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4家。石棉县晟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石棉县枇杷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石棉还出台了《石棉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奖励扶持政策》等奖补政策,已兑付各类补贴资金771.63万元。
      坚定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石棉县把稳农产品的产、销、融全链条发展方向,坚持推行“田长制”,推广低效园地腾退种粮、粮经复合等模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以二产提价值、以三产强销售”,持续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参与,积极开发特色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帮助农产品在区域内“亮出来”“走出去”,实现营销渠道、消费对象以及价值的重构,推动农业实现价值跃升、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并探索采用“飞地模式”大力开发饮料、果酒等新型产品,共同打造西南地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整合资源 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培育
      不久前,石棉县组织召开碳酸钙产业发展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就碳酸钙在通用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涂料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结合石棉碳酸钙资源以及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建议。而在数十公里外的小水碳酸钙产业园区,明耀石英砂精加工建设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已完成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等收尾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产业重点明确、项目如火如荼。石棉围绕“优结构、提效率、强动力、畅联动”四个方面,聚焦矿物功能材料、磷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突出、成长性好的重点产业领域,统筹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上,石棉积极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发展,产业规模、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当前,石棉竹马化工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化工园区,石棉竹马100MW林光互补复合光伏电站项目加快建设,老鹰岩水电站加快推进。永和碳酸钙产业孵化园全面建成,全县碳酸钙企业达16家。鑫汇环保、坤顺、四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以蓝海化工为龙头的精细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链加速壮大。实施“百企技改”工程,23个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今年石棉共开展外出招商活动20余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26.27亿元;成立9个工作专班,加快推进247个重点项目建设,共完成项目投资46.78亿元。
      同时,石棉坚持全市“一盘棋”思考谋划,将石汉工业园作为建设川藏经济协作拓展区的重要载体,找准重点主导产业,打捆整合要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力争202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35%。

    聚焦重点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构建
      “涅槃重生,杜鹃花开”。今年“五一”假期,受到“9·5”泸定地震影响的石棉王岗坪景区时隔近8个月正式恢复开放。“仅王岗坪景区就实施了景区恢复提升项目19个,修复观景台6处、扩建景点5处、新建艺术休闲场景4处,并推出多个‘网红’打卡点。”石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王岗坪景区还配备了高原氧舱、自助充电器等设施,满足游客应急医疗、休息充电等需求,为游客提供安心、舒心、暖心的旅游环境。
      近年来,石棉围绕王岗坪、安顺场、孟获城、田湾河、蟹螺堡子、龙头石“六大龙头景区”提升打造,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1个,总投资45.09亿元。城北游乐园建成投运,草科温泉小镇、蟹螺堡子等项目加快建设,王岗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开展。截至目前,今年石棉已接待游客158.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6亿元。
      服务业的繁荣少不了城市“烟火气”。傍晚,石棉街头巷尾的烧烤店坐满了客人,烤串、铁板烧……大渡河畔,烧烤是夜晚的一大风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石棉形成了独特的烧烤文化。
      “去年4月,我们制定发布了《石棉烧烤协会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石棉烧烤协会秘书长彭羽介绍,《标准》针对入会的100多家烧烤店,从材料、烹饪、油烟排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并逐渐形成机制,持续巩固石棉烧烤的美誉度。
      聚焦重点、服务民生,石棉以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健康医疗服务中心”“区域休闲娱乐中心”为目标,设立“急难愁盼”速办中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真正让石棉人爱上石棉城。
      如今,石棉正高质量推进川藏经济协作拓展区建设和“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努力把石棉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全力打造“雅西明珠·贡嘎门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石棉新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