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商“春雨”润天府 金融兴农筑粮仓

    成都农商银行全力服务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内的高标准农田一片丰收景象。在成都农商银行信贷资金不断注入下,青白江正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擘画绚烂图景。 白桂斌 摄

        

    □刘寒松 刘晓月 王一淼 赖艳美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5月,北方麦区还在灌浆,蜀乡大地已风吹麦浪,一片金黄,各地小麦自南向北次第成熟,四川率先启动了夏粮抢收进程。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今年1月份,四川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今年2月,成都农商银行启动了2023年支农惠农“春雨行动”,助力涉农主体抢抓农时,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四川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5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075亿元,较年初增加163亿元。

    优化政策 促“风调雨顺”
      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机正在“定点”喷洒药物,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正在精准作业。
      “在各级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人人都在抢着种田。”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杨柳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说,“农商行针对农业职业经理人推出了专项政策和优惠产品,我也获得了50万元的贷款额度。靠这笔金融‘活水’,为合作社及时买来了种子、化肥、农药等,解决了大部分备耕资金难题。”
      杨柳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粮食烘干仓储、精米加工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形成集优质粮油种植、粮食烘干、粮食仓储、产品加工、品牌培育、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杨柳合作社入社农户达527户,入社面积1195亩。
      在其成立伊始,成都农商银行就发放了6万元贷款,帮助杨柳合作社度过创业起步期。2022年9月,该行再次向其发放50万元贷款,利率低至3.65%。
      对杨柳合作社的一路陪伴与支持,是成都农商银行立足农业产业链优化政策,推进建立粮食金融优先机制和链式服务的一个缩影。
      围绕春耕生产全产业链,该行积极开展走访调查,全面搜集需求信息,配套制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如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梳理形成项目清单,建立主办行工作制度,逐一确定主办机构和客户经理,全程参与跟进;围绕种业振兴,搭建完善种业金融服务平台,与省、市种业协会建立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联合打造集推荐、管理、金融主办行等功能于一体的专项银企对接工作平台;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度参与园区的规划设计,为园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针对园区内各主体,积极推进“整园授信”。
      今年,成都农商银行进一步锚定高水平推进“天府粮仓”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积极落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要求,做大做深粮食金融,保障粮食安全,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天府粮仓”建设。
      今年1—5月,该行投放支农再贷款7627笔,共计40.5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16.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04%。截至5月末,全行涉农贷款支持客户9.78万个,其中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5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各类春耕备耕主体,成都农商银行按照保本微利原则,进一步下调涉农优惠利率,种粮贷款利率最低可执行3.2%,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实行市场优惠定价。同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线上提前还款,有效提升贷款支持效率。
      除了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成都农商银行还通过“乡村振兴金融助理驻村行动”来促进金融政策落地落实,该行会同成都市委组织部新选派126名金融助理,每周用4个半天开展“沉浸式”驻村服务,第一时间响应田间地头各类金融需求。

    优化产品 促“血脉”通畅
      田间地头的金融需求多种多样,如何满足?
      成都农商银行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种粮大户、加工环节等重点领域,全面搜集梳理服务辖区内建设项目清单,创新优化专项信贷产品和业务模式,一户一策配套制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例如,聚焦村社干部、涉农小微企业主、乡村厨师等致富带头人的经营消费需求,推出乡贤贷,最高信用额度50万元,随借随还;聚焦农业生产场景,推出振兴贷五大系列产品,细分领域针对性创新,形成了乡村振兴领域可复制推广的样板,突出精准“滴灌”;聚焦种粮大户春耕备耕融资需求,推出种粮专项贷,最高授信额度300万元,其中信用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3年,担保方式灵活,信用、农业设施抵押、担保公司担保均可;聚焦种业企业种子制种、种子销售等生产经营融资需求,优化推出种业贷。此外,深度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设计,针对园区内各主体,积极推进“整园授信”。截至5月末,成都农商银行振兴贷等特色支农惠农贷款余额21.74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34亿元。
      38岁的王天宇现任职成都市新津区普兴街道三河村村民委员会副书记、新津区种植协会组长,同时也是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今年他的生产基地扩建经营,目前共有5000多亩农田,其中3000亩是高标准农田。在春耕备耕时期,因购买播种农具、农资及支付土地租金等所需资金量较大,出现了不小的资金缺口。成都农商银行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调查,与王天宇积极沟通,多方协调,加班加点解决难题,开辟乡村振兴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最终在1周之内投放300万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
      “2022年,四川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我们合作社的农田依然保持高产,就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改善了灌溉条件,也得益于金融‘活水’的及时浇灌。”成都市大邑县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富旭说。去年,成都农商银行为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振兴贷发放100万元,今年4月,春耕备耕期间,该行又向其发放乡贤贷50万元。目前,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粮食规模经营已扩大到7000余亩,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3.6万元;示范带动全县种植大户300余户,带动全县粮油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种植大户户均增收15万元。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崇州市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大田里,工人们一边忙着给秧苗施药,防止病虫害,一边利用机械化运输传送带,传送秧盘。“我们从2016年就采用了机械化操作,目前已经实现了100%的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还得感谢银行一直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崇州市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早在2014年,成都农商银行就向其发放首笔贷款10万元,2022年11月,该行又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再次向合作社发放贷款145万元,用于购买农资,满足了合作社的发展所需。
      在支持主粮生产的同时,成都农商银行也心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竹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因为我们户均规模小,也缺乏抵押品,按照传统方式很难贷到款。”崇州竹艺村新生代竹编非遗传承人周思敏坦言,“幸亏有金融助理的手把手辅导,帮助我们顺利获得了成都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才让我们有了更大底气,去扩大生产规模,打响产品品牌。”
      根据竹艺村金融助理吴肖的摸底和反馈,成都农商银行量体裁衣,专门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为竹艺村25户手艺人提供了320余万元资金支持。驻村期间,吴肖还为竹艺村提供资金支持1300多万元,助力该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放眼天府大地广袤田野,新的“丰收”正不断孕育、萌发、生长。成都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承担国企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坚守服务“三农”定位,助力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全面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