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梦小院”里的新鲜事
-
本版稿件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铭权 秦勇 采写
“本以为今年干旱将导致全组不少水田无法插秧,没想到因为‘稻梦小院’,我们不但实现满栽满插,而且没有发生一起争水吵架事件。”6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15组的“稻梦小院”,听村民讲起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近年来,富顺县创新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乡情为纽带、自治为基础的“乡情小院”乡村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乡村治理资源匮乏、力量不足、成效不佳等难题。今年3月,在“乡情小院”乡村治理模式下,20户80多人按照“地域相近、居住相邻、群众自愿”原则成立了“稻梦小院”。
议事亭里“议”解决之道
“该栽秧那段时间,水田缺水,小院里的村民心里急,都自发跑到小院的议事亭商量。”“稻梦小院”院长肖祥章回忆,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成立用水协调队,根据轻重缓急科学分配用水,及时调解用水纠纷。
在议事亭里,通过“院长带头讲、委员补充说、村民全程议”,诸多问题达成共识并得到解决。
5月初,“稻梦小院”中仅剩洪家德等农户的5亩多水田因缺水无法栽秧。大家聚集到议事亭一番商量后找到解决办法:已完成插秧的水田匀出一定的水,汇集到一块田后,通过三级提灌,确保洪家德等农户能栽秧。
童寺镇党委书记曾平介绍,该镇在“稻梦小院”等建立“五事”小院议事机制,即“说、理、议、办、晒”。说事,即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理事,分类汇总整理;议事,群众充分讨论商议;办事,整合各方力量落实;晒事,公开公示处理结果。
“邻家宴”和谐邻里关系
3月30日,“稻梦小院”举行首届“邻家宴”,村民满满当当坐了4桌,歌曲大合唱、“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故事分享,赢得阵阵掌声。
“举办‘邻家宴’,让大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邻里和睦的氛围,也能够提升小院群众对‘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认同感。”老寨村党总支书记曾封良说,有两户比邻而居的张姓村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互不来往,成立“稻梦小院”特别是举办“邻家宴”后,这两户村民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稻梦小院’成立后,村里环境越来越美,邻里帮衬越来越多,大家觉得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村民洪家德点赞。
小院“吹哨”几级“响”
“没想到,我提出想看川剧变脸,县文联真就送戏剧下乡了,5月以来到咱们小院演出了两场。”70多岁的李学书老人特别高兴。
“得知村民有这样的愿望后,村里及时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系,很快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曾封良说。
今年4月,村民陈天贵等提出“希望村里多安装路灯”。老寨村和童寺镇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并以51%比例配套村集体经济收益,在全村安装路灯500多盏。
小院吹哨、村组响应、乡街认领。“稻梦小院”创新实行“部门月包联”制度,由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轮值副院长”,每月挂包联系小院,为群众派送服务,做到“群众有所呼、组织有所应、干部有所为”。
以“乡情小院”乡村治理模式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在富顺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这一做法已在自贡市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