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安:守护一江清水 书写绿色答卷


  • 长江江安段。 王思初 摄

      江安县在长江上开展联合巡航。 王思初 摄

        

    □胡敏
      初夏时节,草木葱郁。大江奔流,日夜不息。站在江安县长江竹岛上,凉风拂面,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如黛,从高空俯瞰,牛角形的长江竹岛宛若长江里的一叶扁舟,优美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晨练的好去处。
      在这片水域,今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四川省、宜宾市两级科研单位,成功完成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这是自2000年以来,时隔23年后,科研人员在拯救长江鲟行动计划中跨出恢复野外种群的关键一步,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
      这份成绩背后,不仅凝聚着水产专家的努力和心血,也是江安县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生动缩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长江巡护:从“打鱼人”到“护渔人”
      江安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县域38.5公里长江干流及长江一级支流长宁河13.4公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境内渔业资源丰富,长江曾一度被当地渔民称为“水上粮仓”,之前长期过度捕捞,造成鱼类资源严重衰退。为落实长江流域保护区内禁捕退捕政策,2019年12月,江安县在宜宾全市率先完成县域内渔民退捕转产上岸工作。宜宾进一步落实渔民安置工作,越来越多靠江吃江的“打鱼人”变成了守江护江的“护渔人”。
      如今,在江安县,有这样一支巡护队,他们全年无休,只为一心守护,用脚步陪伴着长江和水中生灵。
      江安县长江协助巡护队是长江上游的民间公益组织,前身是2018年成立的宜宾(江安)长江鲟协助巡护队,是国内唯一一支专注于鲟鱼保护的专职协助巡护队伍,队员都是当地的环保志愿者和退捕渔民,长江禁渔后,他们化身为长江的守护者,精心守护这一江碧水。
      巡护队队员肖玉南从小在江边长大,祖孙三代靠捕鱼为生,凭借多年的水上作业经验,他加入江安县长江协助巡护队。据肖玉南回忆:小时候长江里的鱼非常多,一年到头随便捕捞,有时一天捕捞上千斤鱼都没问题,然而2006年以后,就明显感到捕鱼量越来越少、鱼也越捕越小了,再这么下去,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过去我们向长江索取的东西太多,现在也该我们向长江付出了。”肖玉南说。
      江安县长江协助巡护队的成立,弥补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助巡护工作的空缺,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协助巡护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经验,这一经验逐渐推广开来。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我们加大了渔政执法力度,构建了‘专管+群管’的工作机制,由江安县长江协助巡护队负责江面的日常巡护,发现线索后由我们交由渔政、公安、市场监管三个部门联合执法,有效杜绝了辖区内非法捕捞现象的发生。”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张新才说。
      江安县持续加强长江干线江安段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多部门、多形式联合执法,推动跨区域合作检查,扫除交界水域的执法盲区,持续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数据显示,2022年,江安县累计查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60起,行政处罚23起,移交司法机关36起,涉嫌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案2起,查获非法捕捞各类野生鱼类240余尾。
      江安县人民法院、检察院、农业农村局等9家单位还联合出台了《江安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将打击违法犯罪和实现生态修复相统一,进一步补充和恢复长江鱼类种群资源。“近三年来,已累计监督非法捕捞当事人出资40万余元,放流鱼苗20万余尾,有力维护全县禁捕管理秩序。”江安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齐抓共管: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17年以来,江安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河长的县、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紧紧围绕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六大任务”,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面推进生态屏障重点县生态治理工程,确保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优美水岸线。
      “我们每周都要对自己负责的江段河湖进行巡护,集中清漂专项行动和日常河道清理,巡查江边违规钓鱼、非法捕捞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阳春镇土红社区村级河长宋世春说,“我们要保障长江的清洁,让流进长江的水都是干净的。”
      江安县健全跨流域区域河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流域上下游相邻县(区)沟通协调,实现了县与区、市与市交界水域共管江段齐抓共管。
      “现在我们长江干流江安段的船舶已实现零排放,船舶上的生活污水、垃圾、油污水,都是通过污染物接收船以及我们的管线上岸处理,全部免费接收。”宜宾江安海事处副处长何强说,长江海事局系统持续推进船舶污染治理,船舶水污染物从过去直排入江,到达标排放,再到现在推行“船上存储、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切实保护好长江母亲河。
      齐抓共管收到明显效果,江安长江段江水越来越清,2022年,长江干流江安段水质持续稳定达地表水Ⅱ类标准,水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鱼类资源总量加快恢复,江中的鱼群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珍稀鱼类。
      江边的极度濒危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也在催生新芽,数量不断增加。今年4月,宜宾学院师生在橙花岛开展野外调查时,发现该岛上集中分布有被称为“三峡大熊猫”的1800余丛丰都车前,这是目前发现该物种最大的一处野外居群,此前曾一度被认为野外种群已灭绝。

    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经开区
      水清、岸绿、景美,江安县在讲好“长江故事”时,也始终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机器轰鸣、生产繁忙,今年3月,位于江安经开区的四川晟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正式投产,标志着宜宾动力电池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再添一员生力军。
      江安经开区,作为全省打造千亿锂电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宜宾县域经济中首个百亿企业的诞生地,还是宜宾市目前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
      抓住2019年宁德时代投资布局宜宾的重大机遇,江安把锂电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鲜明提出打造“西部锂电材料新基地、川南三产融合示范区”,举全县之力为宜宾市“打造千亿锂电产业集群”贡献力量,江安县进入“锂电新能源”时代。
      2022年,江安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1.49亿元,锂电能源新材料首次成为第一主导产业。
      江安经开区以整合优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已初步构建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全力向省级乃至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迈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在长江宜宾江安段,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新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彰显新时代江安的万千气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