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奋力书写新时代“东坡答卷”
-
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夜幕下的东坡水街。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
□方竹(图片由眉山市东坡区委宣传部提供)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六月的眉山市东坡区,枝叶总关情,处处皆胜景。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东坡区奋力书写新时代的“东坡答卷”。
牢记嘱托 凝聚力量再出发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殷殷嘱托,久久回荡在东坡人的心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东坡区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科学谋划中跨越,在攻坚克难中奋进,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动能,在东坡大地积蓄和释放。
2022年12月30日,《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提出要打造“万亩稻花香、太和永丰村”的美好愿景,并以六大重点行动作为保障。《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永丰片区高标准农田和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占比达到90%,粮食亩产稳居四川省前列。
2022年以来,东坡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永丰片区发展建设工作专班,明确了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和改革事宜。
永丰片区定位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聚焦“耕地保护+粮食综合产能”“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增收+美好生活”等核心命题,制定了项目建设清单和改革事项清单。
项目建设方面,包括天府粮仓研习院(一期)、丰收里(永丰综合服务中心)、水稻科技小院、通济堰东干渠巡渠路等项目;改革事项涉及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体改革,改进耕地保护管理方式,种业、种植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改革,数字化、信息化乡村改革,推进乡村文旅发展等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眉山市委成立三苏文化传承弘扬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三苏祠片区和三苏祠博物馆发展两个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三苏祠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三苏藏品征集、展陈改造提升……
“保护、挖掘、传承”是工作的关键词。“我们要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在内部功能提升和外部空间上拓展,擦亮眉山的三苏文化名片。”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守护“粮仓” 稻花香里说丰年
初夏时节,走进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目之所及皆风景:稻田里,刚移栽不久的秧苗正在拔节生长;村服务中心旁,绿油油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池塘;“丰收里”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每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都孕育着美好的丰收愿景。
受益于岷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充沛的水源保障了永丰村“芒种前满栽满插”的春耕用水,粮食生产条件优越。这片“产粮宝地”是全省最早一批开始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的区域。2022年,以其为核心的东坡区水稻亩均单产最高达780.2公斤,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7%。
东坡区上下坚决扛牢保地稳粮政治责任,始终坚持耕地面积、粮食播面、粮食产量“只增不减”和违法违规用地“零发生”,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示范区。作为核心样板区的永丰片区,更是通过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等,实践着“万亩稻花香、太和永丰村”的美好愿景。
据悉,今年永丰村以334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为抓手,开启了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内影响规模化生产的房屋搬迁腾退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搬迁腾退房屋以及园地退出、林盘整理,实现了新增耕地239.49亩。
“这些新增的耕地全部复垦后,将用于粮食生产,确保永丰村的耕地总量‘只增不减’,也意味着我们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进一步扩展,期待今年能交出更漂亮的‘丰收答卷’。”永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李雪平表示。
如何确保“良田粮用”?永丰村依托眉山市建立的“东坡巡田”智慧系统,借助太空“天眼”,利用全域航拍高清影像底图、卫片图,对辖区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宜耕地块全覆盖监测,将每块耕地具体位置和现状印制给末端的“网格长”,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良种”也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据了解,永丰村现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之一,共试种了500多个水稻新品种,筛选出适合眉山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46个,累计种植面积160余万亩,在永丰村便推广栽种了20多个新品种。
“我们要守好田、种好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李雪平郑重地说。
汲古润今 三苏文化进万家
“东坡醉月地,千载诗书城。”这句东坡人耳熟能详的城市品牌口号,体现了东坡区独特的城市精神和价值主张。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印记,在这里传承千年,散发着新的活力。
进入东坡区,处处有“三苏”。除了三苏祠,苏轼公园、三苏湖、苏洵小学、东坡大道、清影路……一批以“三苏”命名的公园、学校、桥路焕发出厚重的历史感,三苏文化浸润到这座城市的一街一景、一草一木。
全面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东坡区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保护东坡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
持续多年的东坡文化“七进”活动,成为弘扬传承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东坡小学的校训是“像东坡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像东坡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学校里,孩子们听着东坡故事,学习东坡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东坡小学的下课铃声便是由苏东坡诗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改编的歌曲。
博物馆、景点也是弘扬传承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重要场景。
拥有苏东坡这一大IP,三苏祠的人气愈发高涨。今年“五一”期间,三苏祠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着“三苏”一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优良家训家风。据管理人员介绍,今年“三苏”文化游非常火爆,“五一”期间,三苏祠景区接待游客8.82万人次,同比增长320%。
据了解,2022年以来,东坡区启动了蟆颐山、短松冈、连鳌山石刻、大旺山白塔等四大“三苏”文物主题游径打造,目前蟆颐山已完成国家3A级景区打造,正在推进二期提升建设,短松冈、连鳌山正在稳步推进环境提升。“行走东坡,不仅是一场穿越古今的旅行,更是一场陶冶性情、洗礼心境的诗意之旅。”东坡区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打造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景点吸引游客“走进来”,东坡区还积极推动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走出去。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首次联合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发起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公布。其中,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策展主办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获评该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6月8日开展。
5月19日晚,东坡区在成都东门码头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锦江上,一艘艘体现东坡文化元素的游船在河面穿行,游客们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东坡文化,品读东坡诗词、鉴赏文创产品、品尝东坡美食,领略眉山东坡区文旅发展的魅力。
东坡文化赋予这座城市的发展动能还在持续释放: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争创全国全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随着“千载诗书城”全景图逐渐打开,“东坡故里”正焕发新生机,成为一个远者来、近者悦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