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秧田见丰年
-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牢记嘱托,勇毅前行。一年间,记者多次走进永丰村的田间地头,从一片秧田看四川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风吹稻浪,万物生长。5月24日,记者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延伸至公路边的稻田绿意葱茏,高铁从高架桥上呼啸而过,游客乘坐608路公交车来到田边,穿行阡陌间观光拍照;农田里,农户正抢抓农时育秧移栽……一幅农忙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永丰村地处我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有耕地632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760亩;全村土地流转率超过96%,是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藏粮于地
技术+政策
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
5月24日一早,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骑着电瓶车出门。作为村级“田长”,每天上班前去田里巡查已成为他的习惯。村里和他一起做这份工作的还有12名“网格长”。
去年,眉山发射了10颗遥感卫星,依托卫星,眉山开发“东坡巡田”智慧系统,实现对辖区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宜耕地块的全覆盖监测;系统还能同步上传巡查情况,能更方便动态掌握农田变化。“有手机,一眼就能‘巡’遍所有田地!”李雪平说。
永丰村还想办法“挤”出来两百余亩耕地——
今年,永丰村开启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内影响规模化生产的房屋搬迁腾退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村子以补偿或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等形式,搬迁腾退房屋61套,加上园地退出、林盘整理等,实现新增耕地239亩。
“这些新增耕地,复垦后将全部用来种粮,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李雪平说。
为深入践行“藏粮于地”,永丰村从去年11月开始推进334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钰介绍,项目计划投资1200余万元,包括田间基础设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智慧农业平台搭建等,“将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在稳粮丰产方面的作用”。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当地将聚焦完善农业空间保护体系,推进耕地挖潜增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目标,提升种粮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增强种业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样本。
藏粮于技
机械+智能
增产增收有牢固技术支撑
粮食收成怎么样,种子是关键和基础。
宜优1611、惠和优566、川康优粤农丝苗……在永丰村1500亩水稻中试基地稻田里,多个不同品种的标牌引人注目。当下,79个水稻新品种正在这里开展选育试验。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研究生杨永刚一大早便来到中试基地,记录水稻生长情况。“现在可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叶色诊断,根据叶片颜色调整施肥数量和频次,确保每块试验田都实现高效施肥。”
川农大教授孙永健表示,今年,中试基地的试验品种主要从产量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抗性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优中选优,争取能选育出3—5个与当地生长环境匹配度更高的优良品种。
今年中试基地还推行了多项水稻栽种新技术——
春耕育秧阶段,永丰村引进杂交稻精准条播育秧技术,通过全自动育秧机大幅度提高秧苗素质。孙永健介绍,新设备能一次性压20条小槽,每小时可制作秧盘800盘,作业效率提高50%,还能减少用种量。
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算了一笔账:过去一个秧盘需要85克种子,现在一个秧盘仅需 50克种子,按每亩种子成本节省40元、产量增加增收40元左右计算,种1000亩地能增收约8万元。
“我们把机械设备与智能技术融合升级,力争在水稻种植培育技术推广上取得更大突破。”孙永健说,随着新技术应用,永丰村精细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有了牢固技术支撑。
增加收益
新模式+新探索
新的“丰收”不断孕育生长
永丰村一处田边,“90后”新型职业农民曾利正操控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在川芎药材陆续抢收完成后,我们赶在春耕最后阶段完成了插秧……”
种粮有赚头,农民种地才有劲头。永丰村确定了“稻—菜—菜”“稻—菜—药”“稻—药—麦”3种粮经作物轮作
模式,最大化提升耕地利用率。
经济作物卖给谁?永丰村搭建“两单”模式——
通过订单签约,将青菜卖给本地泡菜生产厂家,将中药材卖给制药企业;同时完善农业“保单”,推广一批成熟的农业保险模式,解农民种粮后顾之忧。此外,东坡区在兑现国家现有补贴基础上,每亩水稻再增加200元补贴。
如今,在种粮大户带动下,永丰村耕地流转率超96%,每亩地每年流转费用1000元左右;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又能就近务工,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永丰村探索的脚步也未停歇——
日前,“丰收里”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丰收里”承载着村集体经济发展、游客集散、便民服务等功能。面向全国招聘的“丰收里”CEO上任后,将负责永丰供销社、永丰商贸公司等村办企业运营,为永丰大米等农特产品提供更好的销售平台。
永丰村还有一块占地15亩、被分成约520个小田块的“共享田园”。“这是永丰村农旅融合的承载地。”太和镇党委书记张曾翔介绍,城里人做“田主”,除了体验农耕文化外,村子还配套提供周末亲子研学活动等多项服务;对于村民来说,不仅能获得租金,还可通过当“农田管家”再获一份收益。预计,该项目全年可产生10万元纯利。
永丰村的实践与探索,是四川抓紧抓牢粮食生产的一个“切片”。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今年一开年,四川就出台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勾勒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并以实际行动将其变为一张张施工图、实景图。
当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永丰村时,又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车驶入村子。放眼这片禾苗丰茂的秧田,新的“丰收”正不断孕育、萌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