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要闻
民宿升级投资村民有犹豫,省总工会调研组“支招”——
村支书带个头 为村民“打个样”
-
一线调研
□刘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真卿
当下,甘孜州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风光正好:清澈的交纳河穿村而过,村口高大的“红军树”亭亭如盖,路旁的格桑花开得正艳;蓝天白云下,绿草茵茵,一幢幢红白相间的藏式民居散布其间……仿若童话世界。
“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把旅游搞好就太可惜了!”5月31日,省总工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超带队来到交纳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展开一线调研。
交纳村自2018年起被省总工会纳入定点帮扶村。顺利脱贫摘帽后,省总工会以“生态靓村、产业富村、文化润村、党建兴村”为抓手,持续推动交纳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组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助力交纳村旅游产业发展“再上一层楼”。
风景、人文、位置得天独厚
发展旅游有三大优势
调研组第一站是交纳村旅游产业“龙头项目”——“最美藏家庭院”主题乡村酒店。
该乡村酒店地处交纳村核心位置,由一幢幢红色独立小屋围簇组成,目前有14间客房,能容纳100余人就餐。酒店周围植被丰茂,可以远眺雪山,各独立小屋周围还搭着帐篷、天幕,供游客休闲娱乐。
2020年,省总工会整合资金50多万元开始打造该乡村酒店;2021年,又投入54万元建设酒店二期及配套停车场。同时,省总工会还发挥文旅行业劳模工匠资源优势,组织选派村民参加酒店民宿接待人才培训,为前期运营打下基础……
“如今运营情况如何?”调研组尤其关心该乡村酒店对全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目前酒店已经整体对外转租经营了。”交纳村党支部书记仁青介绍,因为看好交纳村旅游发展,炉霍县一家企业2021年将酒店整体租赁下来。“每年有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看好交纳村旅游发展的不只这一家企业。“我们分析,当地发展旅游有三大优势。”省总工会派驻交纳村第一书记王东介绍,首先是交纳村的自然风光;其次,该村曾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地,“红军树”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此外,交纳村还处于通往甘孜州德格、色达等热门目的地交通要道上。“过去每年仅接待路过的游客就能给村民带来不少收入。”
正因为如此,在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同时,省总工会还将乡村旅游确定为帮助交纳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增长点。
有龙头、有示范
全村民宿接待向理想水平迈进
独木不成林。要发展旅游,仅依靠一家酒店是不够的。“我们计划以乡村酒店为龙头,带动全村发展民宿接待。”王东说,“初步估算每户每年能增收近1万元。”
离开乡村酒店,调研组又先后入户走访了4户民宿接待户。交纳村计划以这4户为示范,将民宿接待逐步推广给全村有条件的村民。
村民益西四郎家有一幢修葺一新的二层藏式小楼,专门用于游客接待的房间温暖舒适、设备齐全。
“欢迎光临!”在多次参加省总工会组织的民宿接待礼仪和用语培训后,这位土生土长的交纳村人已能熟练地用接待用语与客人交流。
调研组发现,如今,这些民宿已基本具备接待能力,但距理想中的接待水平还有一些差距。要弥补这些差距,进一步投入是必要的。
王东介绍,省总工会为此又专门筹集了52万元帮扶资金,规划每户2万元,用于民宿接待升级打造。调研组深入了解发现,虽然有资金,但有村民却仍然犹豫。“首先,2万元帮扶资金并不能完全覆盖升级费用,还需要自筹一些钱;同时,大家对发展旅游业的前景还有所疑虑……”
“说到底,还是信心问题!”结束入户走访后,调研组召集派驻干部、村两委干部等一起商讨对策,“考虑到一些客观情况,村民们对于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前景存有疑虑是很正常的。”
“要打消这些疑虑,首先要对发展目标和路径再做进一步分析判断!”调研组提出对策,明晰目标路径后,一定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先行先试,“打造几个样本出来”。
结束在交纳村的调研,调研组当天下午又参加了2023年度省级定点帮扶炉霍县第一次联席会议,并在会上就持续推动炉霍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调研组回蓉后不久,好消息传来:交纳村两委经过研究讨论,决定由仁青示范带头,以包括仁青在内的3户民宿经营户作为试点户,在全村率先进行升级打造,为大家先“打个样”。
调研感悟
调研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这项工作与曾经的精准扶贫一样,需要下“绣花”功夫。特别是产业发展,关系到一村一地能否真正实现振兴的基础,一定要多研判、多分析,不要只看前景,更要考虑困难,谋定而后动。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调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深入调研抓住症结,有的放矢,帮助乡村确定发展目标、摸准发展路径、树立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