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10%的营收投入数字化改造,进一步突出自身技术优势

    这家企业把“细”赛道做“宽”


  • 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情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

    调研企业
    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调研主题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做?
    调研时间
    5月下旬

      5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工厂。车间正中,就是刚上线不久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线。里面正在生产的,是将被使用到比亚迪电动汽车上的雨刮器电机轴。
      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金属中高端零部件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加工服务的企业。简单而言,这项技术就是让金属部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更强,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液压机械、机床零部件等20多个行业。
      尽管公司已获得“中国商业热处理百强企业”称号,但由于所处赛道比较“细”,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一直在2000万元左右,是典型的中小企业。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刚刚完成的数字化改造中,软硬件总投入金额接近200万元。
      以一年营收的10%投入数字化改造,底气从何而来?

    调研第1
    为什么要转型?
    现实所需: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开始对产品溯源提出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必须有详细溯源资料,这甚至成了一道基本门槛
      “几年前一次材料追溯没成功,虽然后续影响不大,但促成了我们数字化转型的想法。”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斯成说,担心肯定是有的,但必须要这么做。
      故事回到几年前。当时,公司替换了一种原材料的供应商,但是,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通过查询台账发现,由于工厂当时处于密集生产期,台账记录采用的是手工贴单的方式,一旦单量增大,就会出现遗漏。“当时我们想找出哪些产品采用了新供应商的材料,但发现很难找出。”李斯成说。
      好在这批产品数量不大,损失整体可控。但溯源问题变得急迫起来。李斯成介绍,“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下游客户开始对产品溯源提出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必须有详细溯源资料,这甚至成了一道基本门槛。”
      手工台账,显然无法适应新的溯源需求,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去年4月,赛飞斯对硬件生产和软件管理两个部分启动转型。硬件生产上,车间正中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线,就是升级后的成果。
      生产线外的电子监视屏幕上,所有工序流程被详细地展示出来。超声波除油、预热炉1号、氮化炉5号、淬水……各个工序的模式状态、行车状态、工艺时间、已工作时间等10项参数被实时展示。
      车间里面,所有材料在机械臂的运作下,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全自动生产,机械臂上下起伏之间,17道工序逐一完成。
      “哪项环节出现了参数不对,系统会预警并记录下来。我们通过电脑就能随时查看。”李斯成说。

    调研第2
    这个转型值不值?
    优势更显:数字化转型之后,进一步突出自身技术优势,从单一的产品加工向以技术输出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这种模式值得行业内企业借鉴
      投入了上百万元,数字化成效如何?对于这家中小企业来讲,到底值不值?
      “从结果来看,是值得的。”李斯成说,过去以纸质单据作为溯源依据,查找一种产品相关内容需15分钟以上。应用数字化平台以后,各批次产品通过二维码直接查询,全流程信息仅需 2分钟,节约80%以上时间。生产效率上,过去很多流程环节都需人工控制机械进行移动,常规产品用时超过4个小时。现在整个工序过程全自动化控制,移动精度在4毫米内,常规产品用时3个小时,节约25%时间。
      现在,工厂的月产量从108吨提升到144吨,整个生产流程也更节能了——自动生产线还实现了连续生产,减少了空炉运行时间,大批量生产节能10%—20%。
      效能提升,也让这家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将“细”赛道业务做“宽”。
      “技术输出会成为未来布局重点。”公司董事长周卫宁透露。
      从公司当前的收入结构看,主要分为表面处理剂售卖、生产设备售卖、直接加工三个板块。“自动化生产线才刚上线,已有近10家企业有意向购买。以后,卖生产设备和原料可能是我们的绝大部分收入,直接加工的业务占比可能低至一成甚至更低。”周卫宁说。
      数字化生产能力,还让公司有机会成为比亚迪的上游供应单位。李斯成初步预算,今年的销售额增长将超过70%。“这样一算,近200万元的投入是很值得的。”他说。
      “其实赛飞斯已经属于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了,但毕竟这是一个细分赛道,企业规模要做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之后,进一步突出自身技术优势,从单一的产品加工向以技术输出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这种模式值得行业内企业借鉴。”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吕东显说。

    调研第3
    转型能否复制?
    量身打造:平台的设计方案囊括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升级的各类技术,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及资金情况量身打造。双流区已经有276家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转型
      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面临不敢转或没有能力转的复杂局面。
      今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提到,部分地区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和服务效果等方面还有待增强。
      “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要积极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方案咨询以及相关数字技能培训。
      赛飞斯所在的成都市双流区已经开启探索。成都市双流区政府与华为共同建设华为成都物联网云创新中心,专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成都市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的设计方案囊括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升级的各类技术,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及资金情况量身打造。符合条件的企业还能在升级过程中得到相应补贴。目前,辖区内已经有276家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转型。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双流区开始应用该平台相关技术的企业中,已有70%的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72%的企业提升了生产良品率及运行效率。该平台已累计为双流区带来超40亿元的经济效益。
      “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不能浮于表面,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参加更多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我们的数字化意识。”李斯成说,赛飞斯源自于英文surface,他们的技术也是通过将氮元素渗透到金属的表层之下,来提升配件的性能。“相信数字技术也将像氮元素一样,让企业具备更强的性能。”他说。

    ●川企小百科
    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赛飞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金属中高端零部件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加工服务,涉及航空航天、军工、汽摩、液压机械、纺织、高铁、工程机械、石油机械、机床零部件、工模具等20多个行业。公司荣获“中国商业热处理百强企业”等称号,2022年底被评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