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市州观察·德阳
-
·图片新闻
对农民好的事就能鼓劲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冲
满天的云彩堆起来像山,金黄的麦子铺起来像海,山海之间,一栋2层小楼恰似一艘船。
小楼名为“广汉市土地改革陈列馆”,位于广汉市金鱼镇上岺村。人民公社摘牌、乡镇企业改革、菜油票、购肉证……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透过馆中陈设的老物件呈现出来。推门进楼,就能开启一段时光之旅。
5月10日,陈列馆开馆。村民杨通才在馆前遇到记者,便自告奋勇当起“导游”。
拾阶上到2楼,迎面是一块名为“金鱼试点”的展板——“1977年,金鱼公社十一大队9队悄悄地把生产队所有田埂‘分’了,社员们拥有了田埂的经营权,且收成归己”。
改革前后的对比,老杨印象深刻。他兄弟姐妹7个,分产到户之前“做顿肉都不舍得吃”。“先用纸包好,全村转一圈,让其他家的孩子摸一下、闻一下,最后回家一条一条撕下来分着吃。”老杨边说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比画。
1982年,村里给老杨家分了地,共1亩1分4厘。“鼓劲得很!”老杨一家把地里的草除得干干净净。有一年麦子种密了,他一点点用手刨开,拿出种子,重新种了一遍。
转了大半个展厅,在一块介绍土地流转的展板前,老杨再次站定。
2011年,广汉鼓励大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作为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老杨带了头。10多年过去了,他成立的家庭农场管理着650亩土地,通过稻麦轮作,年收入可达七八十万元。“土地流转给我们,年轻人放心外出打工,老人时不时下田务工。”他总结土地流转的好处:地不荒、人不闲、粮不少。
截至目前,广汉承包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了85%,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近9成。
“当年把地分给一家一户种,现在又流转到大户手里规模经营。从分到合,你的感受是什么?”参观完陈列馆,记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我文化水平不高,说不出啥子道理,但有一点感受很真切:分,对农民好;合,对农民也好。”说完,老杨匆匆告别记者,“十几台农机要做保养,准备收麦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