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深耕善治为抓手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     

    □黄进
      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四川省情,创新性地提出“深耕善治”,为我省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指明了方法路径,必将加快提升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四川答卷
      发展和安全是国家治理的两大主题,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原则的基本内容,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安全统摄社会治理、社会稳定,将安全提到了国家治理的新高度。
      省委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指导,从安全维度对四川现代化的特点做出了准确判断,认为四川现代化是多重治理难题交织省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高效能治理的过程。这一论断实事求是,符合我省实际。我省进入到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将触发或加剧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因此,省委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也就是在巩固和深化社会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深潜于善治、专注于善治、成就于善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善治做深、做优,使省域治理达到最佳状态。
      善治是国家治理的最佳状态,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种新型关系。善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西方国家善治理论的扬弃,更是四川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善治包括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等十个要素,成为国家治理的理想形态和理性手段。
      四川站在服务全国的高度,主动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时代使命,四川应发挥院所高校众多、科教人才资源富集优势,打造科技力量建设重要支撑地,担当维护科技安全的时代使命;发挥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门类齐全和市场腹地广阔优势,形成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担当维护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的时代使命;发挥粮油大省、生猪大省、能源资源大省优势,建强重要物资供应保障地,担当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时代使命;发挥生态本底良好优势,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重要承载地,担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时代使命;发挥连接西藏和沟通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担当服务国家治边稳藏的时代使命。省委将“保安全”作为与“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并列的工作总思路,将保安全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的奋斗目标,其基本抓手就是“深耕善治”。

    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安全因素渗透于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前我国的国家安全是一个“小安全”概念,在安全治理方式上属于管控型安全。而如今,安全的概念已经从“小安全”转变为“大安全”,非传统安全风险正在大量涌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省委审时度势,深刻领会这一变化趋势和内在逻辑,提出“深耕善治”,就是将管控型安全向善治型安全转变,将静态安全向动态平衡安全转变,将单一强调稳定与秩序向秩序与活力统一转变,依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进行多元治理,形成上下互动、市场主动参与、社会积极协同的新安全格局。
      面对国内外安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当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深化治理成果,以善治理念应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迎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精准识别高质量发展中的安全风险。在总结我省近年来安全风险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和精准识别未来10多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分析风险类型、风险特征、风险原因、风险后果,包括市场主体的安全风险、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财政金融风险、高科技风险、粮食和能源风险、产业急剧转型的风险、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以提升治理效能为目标构建善治机制。从治理到善治转型的基本目标是提升治理效能,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的要求。根据善治理念和四川实践,需要在结构上、过程上、价值上构建一体多元、均衡适应、总体安全优先的善治机制,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服务。
      针对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有效的风险治理。围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跟踪监测各个领域的风险指数,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信息分享、决策共商、行动协调的制度体系,深入开展专项风险治理,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同时,增强对风险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放大性的研判,严防单一风险向系统性风险演变,积极塑造和维护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境。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