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一年
成都世园会加速“备战”
-
散花楼施工现场。散花楼效果图。成都园艺博览运营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立夏前后的成都,三角梅开得正艳。明年鲜花绽放之时,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正式举行。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园林园艺行业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主会场设在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谷两侧,目前,各个准备环节,已经敲响“决战”的鼓声。
筹备全年龄段活动“让更多的人愿意来”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主会场面积达3633亩,超过27个天府广场,将开放综合服务馆、主展馆、散花楼、天府人居馆、植物馆、锦城园艺馆6个场馆。如何让如此大面积的展区更具吸引力?成都园艺博览运营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吸引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世园会。所以我们希望把它做成适合全年龄段的展会活动。”成都园艺博览运营发展有限公司产业运营部负责人张永超介绍,届时世园会中既有休闲喝茶的地方,也有打卡拍照的各种项目,还将打造各类游乐设施。同时,展会期间,将举办各种丰富的活动,包括花卉园艺国际竞赛、城市主题日特色活动、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多媒体艺术展等。
上月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世园会主会场发布了招商合作机会清单,涵盖4个投资运营项目、8个活动举办场景合作机会、11个商业场景招商合作机会,以及若干个品牌赞助冠名机会。目前张永超团队正在推进展区的招商工作,已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有入驻意向。
世园会结束后,场馆等设施还会持续“发光发热”,这也是世园会总体策划重点强调的“可持续”理念。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钱云是规划团队的核心成员,他表示,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会后利用这一部分,“届时,综合服务馆将转换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主展馆将转换为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散花楼成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
高科技手段助力核心建筑施工稳步推进
一个月前,世园会最高点散花楼正式封顶,千吨重的钢铁骨架已经完全呈现。这是继首栋单体综合服务馆封顶后,世园会项目建设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散花楼是园区内唯一一座传统风格建筑,建设中融合了多项现代科技建筑手段。首先是外观,设计团队将散花楼的斗拱、门窗等进行简化提炼。同时,作为装配式建筑,散花楼还体现出绿色节能理念,契合2024成都世园会“公园城市”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座用新技术建起来的传统建筑。”散花楼项目设计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艺表示。
同样借助于科技手段,综合服务馆比既定计划提前15天封顶。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该馆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比如项目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将图纸信息实体化,提前解决结构标高碰撞等数十项图纸问题,始终保持现场施工零拆改。此外,通过智慧化协同管理,项目建设团队有效提高各管理部门在技术、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极大推进了现场施工进度,为项目提前封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世园会核心建筑主展馆、天府人居馆和植物馆均处于地上主体施工阶段,预计将在5月底完成所有单体的主体结构施工,12月底整体交付。园区景观及配套建设方面,施工主通道(一级园路)已完成建设,2024年3月底前完成树木及花卉草坪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