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沟,那河,那跳墩子

  •     

    □任文云
      离家多年,记忆中抹不掉的还是那沟,那河,那跳墩子。云台山脚下,一处地势平坦、开阔的深沟里,有几十户姓任的人家,世代在此聚族而居,那就是我的家乡——任家沟。
      任家沟虽距阆中城仅约十公里,但这里却山高林密,沟深路绕,有着阆中城周边难得的那种远离尘嚣的清净与悠闲。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素有“小三峡”美称。任家沟的人们世世代代享受着大山的馈赠,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闲日子。
      提起任家沟,人们就忘不了流经任家沟的那条小溪——福龙河。
      福龙河的源头就在云台山的崇山峻岭之间。一年四季,密林茂草掩映下的幽谷深渊里,无数的飞瀑深涧随着悬崖峭壁顺势而下,在沟壑里汇成细小的溪流,道道溪流一落地就像要急于挣脱大山的束缚,哗哗白浪,翩跹而下,向着远方的山外奔涌而去。溪流不断汇聚,一出大山的隘口,便水面渐宽,水势渐缓,形成了一道终年不息的溪流,这就是福龙河。
      上游的福龙河,是快乐的。水流不大,水势却疾,在呵呵的笑声中演奏着欢悦与清静的和弦,演绎着回旋与奔放的融合。福龙河在云台山脚下苍翠欲滴和红艳似火的交融中蜿蜒前行。福龙河在这任家沟的深沟里构成了一道缠绵而壮丽的美景。
      下游的福龙河,是沉稳的。犹如一条从天而降的玉带,盘旋在这蓝天浮白云、万绿裹嫣红的天地之间,并缓缓地飘向文成场西南的两河口,与东河一起汇入嘉陵江中。
      福龙河的大致流向是由北向南的,它上游与下游的分界线,就是横躺在任家沟村口河面上的跳墩子。
      任家沟跳墩子是福龙河上的一道地标性景观。任家沟跳墩子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几十个石墩,固定在河底坚固的岩石上修成的。石墩的上平面有的平整,有的倾斜;有四方的,也有多边的;有的还四周略高中间凹陷,但经河水的冲刷和世代任家沟人双脚的踩磨,表面都显得十分光滑,也成了人们洗衣淘菜或玩水的绝佳之处。远远望去,那跳墩子在清澈的福龙河水中闪着亮光,就像一个巨大的珍珠串儿,弯弯曲曲横铺在福龙河面,牢牢地连接着两岸的山坳;又像一串长长的巨型足印,带着世代任家沟人的希望梦想延伸至两岸的密林深山。
      跳墩子南北两边地势落差极大,北边河底平坦,枯水季节,常常露出干涸的河底,只有无数细小的溪流,匆匆地从跳墩子的间隙奔流而过;即使在没有暴雨的湿润季节,北边的河水也只有浅浅的一层,人们常年可牵着牛羊等牲畜往返于福龙河两岸耕作或放牧。跳墩子南边河底骤然下降,加之人们在下游筑堰蓄水,河水就深了很多,流速也舒缓了很多,这也就形成了福龙河上下游急缓不同的水性。
      任家沟跳墩子,承载着任家沟人内心的那份欣喜和依恋。一到夏季,河水丰沛了,任家沟跳墩子南北两边的河面,水位基本平衡了,北边的浅水区,也就成了小孩儿们快乐的天堂。若是在傍晚,大人们忙完了手头的活儿,也会脱了衣裤,蹲在跳墩子南边的深水区里泡着凉,随着双手来回在身上的揉搓,静静地享受着一天辛劳后的舒爽。要是遇到有已熟悉游泳技能的大孩子们的参与,这跳墩子两边可就热闹了。只要他们站在跳墩子上向深水处扎下一个猛子,整个河里就泛起巨浪,在跳墩子上发出剧烈的“啪啦”声,浅水区的那些白条条的“小光屁股”们,便立刻发出一串长长的惊呼……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总是那样令人陶醉,让人惊羡。我魂牵梦萦的依然是那沟,那河,那跳墩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