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镜头
渔门何以“一床难求”?
-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找个住宿的地方太难了!”4月27日,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党政办主任肖成秀连打十余个电话,直到将一批客人协调分散安置在镇上不同旅店后才松了口气。
3月起,渔门镇日均接待1.3万名客商,全镇84家特色民宿餐饮酒店、千余张床位持续满客。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渔门镇养蚕缫丝历史悠久,桑树种植规模达3万亩以上。一年下来,这里能为全国供应8万吨桑葚。“全国每10颗桑葚中就有3颗从渔门发出。”攀枝花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彭国美说。
眼下,桑葚陆续成熟,小镇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
晚上11点,渔门镇望月路赵记农产品干货收发门店二号店里灯火通明。约70平方米的店里,近10名工人在集烘干、打包、称重、装车等环节于一体的流水线上抢时间:外省客户下了订单,一批1500公斤的桑葚干当晚需发车运往加工厂。
有桑树的卖桑葚挣钱,没种桑树的村民摘桑葚也能增收。渔门镇各村桑葚采摘开出400元至600元的日薪。彭国美所在企业每年招工超120人次,每人次日薪250元。由于今年桑葚大丰收,加工厂生产流水线招工人次较往年增加,达1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