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推动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
-
剑阁县人民医院党员志愿者开展义诊服务。 剑阁县人民医院供图
□杨涵
“现在剑阁县各医院相互配合、联动发展,形成医疗服务新格局,群众就医更方便了,医生也更有动力!”近日,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县人民医院”)感染神经内科联合党支部书记、神经内科主任孙在茂表示。
“太方便了!到中心卫生院就能做CT检查,县上专家通过网络直接解答疑问,看病不用坐两三个小时车去县人民医院了。”家住剑阁县元山镇石楼村的老陈高兴地说。
改变,得益于近年来剑阁县探索的“1+2+N”(1个县级医院带动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N个卫生院)抱团式发展路径。剑阁县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现有医疗资源,全面整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通过成立联合党组织,搭建医疗资源、人才培养等共享平台,凝聚帮扶合力,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水平。
建成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在禾丰上了班,还会去一趟中心卫生院交流业务。”剑阁县白龙镇中心卫生院禾丰分院院长侯明安经常来到10多公里外的白龙镇中心卫生院,现场“把脉”“问诊”,并与该卫生院的医生一起制定治疗方案。
侯明安还有一个身份是白龙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从2019年开始,白龙镇中心卫生院与白龙镇中心卫生院禾丰分院组建起“紧密型医共体”,由白龙镇中心卫生院党总支推选侯明安兼任白龙镇中心卫生院禾丰分院临时党支部书记、院长,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周调度机制,两家卫生院的业务、药品耗材等实现同质化管理,部分项目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治疗方案、下级实施治疗”的医疗模式,通过“医共体模式”提升白龙镇中心卫生院禾丰分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更多患者。
剑阁县村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但整体布局“小、散、弱”,不能满足群众对更优医疗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剑阁县卫健系统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统筹整合省、市、县各级资金以及对口援助资金等近4000万元,建成元山镇、白龙镇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以及县、乡、村“医共体”15个,为这些医疗机构添置CT机、电子胃镜等设备,不断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水平,惠及更多当地群众。
目前,剑阁县已形成以县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
此外,剑阁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卫健系统党组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组建党员义诊服务队18支,开展义诊、巡回医疗23场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传帮带”培养医疗人才
“跟着老师学习,我的儿科专业知识增长很快。”剑阁县柳沟镇中心卫生院年轻医生张国春介绍,今年1月他与县中医医院儿科一位副主任医师结成师徒关系,学期2年,以此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像张国春一样,今年剑阁有4家乡镇卫生院的23位年轻医生与县中医医院医生结成师徒关系。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剑阁县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柔性引进高学历人才40余人,培养县级医院优秀党员医生50余人,联结乡镇卫生院,通过借助外来援助、本土挂培、下沉帮扶等方式,全力培养乡镇优秀党员医护人才,将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借助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剑阁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先后培养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420余人,引进新项目新技术20余项。县人民医院充分利用绵阳市中心医院组团式帮扶、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地合作等契机,强化人才培养、拓展业务发展;县妇幼保健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常性开展“传、帮、带”活动,不断提升专科救治能力;2022年,县中医医院实施“千个中医专家团队”坐诊带教行动、“万名中医”联村帮扶行动,组建15个中医专家团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坐诊、带教、培训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广大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剑阁县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人民健康,持续盘活人才“存量”,做好“增量”,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完善帮扶机制,持续推动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