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 繁荣法学研究
全省法学会系统积极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
泸州市法学会、叙永县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送法进乡村。省法学会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省法学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法治问题,形成一批理论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的法学研究成果。自贡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评选活动。江油市法学会“关爱未成年人”专题讲座。
□川法学 (图片由四川省法学会提供)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四川省法学会(以下简称“省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省法学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发展:
——这是省法学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6年,全省法学会系统个人会员人数增至62904人,团体会员达到4070个,队伍规模持续壮大;
——这是省法学会工作覆盖不断扩大的6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全面铺开,区域法治协作愈发紧密,服务大局更加精准;
——这是省法学会改革成效不断呈现的6年,一场场学术会议探讨现实热点、一个个研究成果见证“四川之治”迈向新台阶……
6年来,省法学会聚焦主责主业,注重工作实效,以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的特色工作多次得到中国法学会和业内的肯定,并荣膺“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展现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书写时代华章的生动局面。
坚持政治引领 坚定正确方向
“要始终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抓实抓牢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断夯实法学法律界团结奋斗的政治思想基础。”2023年2月,全省法学会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会如此强调。
近年来,省法学会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引导法学会干部和会员在学深悟透上持续下功夫。
一方面,专设学习专栏和专题辅导课程,不断提升会员干部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开展多个主题征文活动,共征集文稿800余篇,持续掀起理论学习热潮,相关做法被中国法学会肯定并予以转发。
理论武装头脑,炼就强健肌体。省法学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省、市、县三级法学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直属研究会党组织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省级直属研究会24个、市县两级直属研究会109个,充分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通过建章立制,我们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落实四川省法学会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四川省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等,切实站稳学术活动和思想交流主阵地,切实履行维护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职责,确保法学会工作一以贯之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省法学会有关负责人说。
繁荣法学研究 服务中心大局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近年来,省法学会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在学术成果转化中服务中心大局。
依托“审判+修复+基地+服务+教育”模式,雅安市汉源县探索生态环境修复之路;通过考察全国首个跨省域一体化新区户籍制度,广安探寻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发展方式;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则着眼于“纠偏门、堵暗门”,有效整治“减假暂”案件顽瘴痼疾……
省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省法学会务实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贡献法治智慧——创新开展“法治四川”“法治实践创新”和重大委托三类课题,聚焦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司法体制改革、矛盾多元化解等难点问题,不断提出更多解民忧、促民生、护民利的法律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形成法学研究成果750余个,有力促进了全省法学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术成果的诞生离不开思想的交流碰撞。围绕建强平台这一目标任务,省法学会积极组织参与一系列高端法治论坛、研讨班——“一带一路”法治服务实践创新论坛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西部法治论坛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集思广益;“《民法典》施行天府论坛”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疫情防控期间,省法学会成功举办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就企业面临的法律困境、市场平等保护、跨区域维权等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创新性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由政策协同迈向法治协同”,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2021年,川渝两省市法学会通力合作,研究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学研究协同机制,通过签署协同机制协议、筹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研究会”等做法,持续形成“1+1>2”的协同发展效应,不断促进两地一体化法治发展格局。
打通基层脉络 推进法治建设
2022年8月,广安市广安区锦绣山河小区2629户业主如愿验收新房,为这些业主解了燃眉之急的是一支专业的法律咨询专家团队。
2021年以来,省法学会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省、市(州)、县(市、区)法学会聘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问题,在参与立法调研,开展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和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遴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992人,入库专家4810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效果日益明显。
“这里是来访群众提出问题的‘一站式’解决中心,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在江油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该市法学会“法律诊所”工作人员说。在这里,法律咨询专家为来访群众“把脉问诊”,通过提供法律援助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目前,全省共建成县级“法律服务诊所”382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281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近2.8万个,不断筑牢服务群众基层基础。
变化不止于此,法学会入驻社区村委会、“大数据”平台,助力法律服务从云端到指尖,法治体验馆让普法宣传更有趣味……近年来,全省法学会系统在“组织机构实体化、工作运行实战化、成果转化实效化、融入中心实质化、助力政法现代化”的“五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以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的诸多举措,让法治精神浸润群众心田。
“通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省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6月,从眉山三苏祠到宜宾三江口,从彝家山寨到高原牧区,青年普法志愿者们再次踏上普法征途,百余名法学法律专家走进企业、学校、社区。6年来,全省法学会系统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9.4万余场、法律宣讲6.8万余场,提供法律服务723万余人次,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1.4万余场,直接听众262万余人次,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夯实队伍基础 提升辐射效能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经过6年磨砺,省法学会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一线“法律诊所”,省法学会为5000余名“五老”骨干会员建档造册,各级法学会逐步建立健全“会员之家”,面向广大会员提供活动阵地。
通过组织开展“四川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评选和“四川省法学会法学法律专家库”建设,省法学会将培养优秀法学法律人才作为提升全省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法学研究领军人物选树和优秀法治人才激励力度,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做好服务。
“此外,以巩固和扩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为抓手,我们着力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办法,通过互相衔接的长效工作机制管人管事,不断提升组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法学会有关工作人员说。
作为中国法学会首批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省法学会率先探索整合专家智库资源、政法资源和融媒体资源,组建融媒体团队,提升优质法治内容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全省法学会品牌影响力、传播力、辐射力,有关做法经验在全国省级法学会融媒体中心建设视频座谈会上进行交流,获得肯定。
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步新时代新征程,省法学会将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锐意进取、久久为功,紧紧围绕“五化”建设目标,在加强政治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新的理论视野和学术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力量!
数读省法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工作成就
●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法学会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直属研究会党组织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省级直属研究会24个、市县两级直属研究会109个。
●全省县级法学会由2016年的46个发展到市(州)、县(市、区)全覆盖,市县两级法学会核定编制362名,现有干部职工376人,分别增长80.1%、96.8%。全省法学会现有个人会员62904名、团体会员4070个。建成“会员之家”191个。
●2016年以来,提出高质量决策建议5200余条,形成立法工作建议报告720余篇、政治协商工作建议报告670余篇。
●2022年11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提前一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目标。全省共遴选首席专家992人,入库专家4810人,参与重点项目会审750件,出具法律专业指导意见书1707份,化解有关疑难案件1822件,收集汇编典型案例60余个。向中国法学会报送典型案例19个,被采用15个(全国共采用30个案例)。
●以“法治四川”“法治实践创新”和重大委托三类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形成理论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的法学研究成果750余个,高水平完成国家级课题14项,10项研究成果被中央有关部委采用。
●连续举办5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形成品牌效应。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第十五届西部法治论坛,全省征文数、获奖数均居参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位。市、县法学会举办各类法治论坛、研讨会670余场,评选优秀研究成果5800余篇。
●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赴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开展法学交流106批次,接待省外法学交流团队152批次;加强与省政法单位、省律师协会、省公证协会及高校法学院等交流合作,联合举办各类培训243场,参训人数1.7万人次。
●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9.4万余场、法律宣讲6.8万余场,提供法律服务723万余人次;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1.4万余场,直接听众262万余人次。
●建成县级“法律服务诊所”382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281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近2.8万个,5000余名“五老”骨干会员入驻一线窗口,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86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18万余件。
●深入推进法学会融媒体中心建设,省法学会建成以省法学会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省法学会信息管理系统、省法学会APP、官方网站、微博为支撑的融媒体矩阵。各级法学会开设官方网站、平台、专栏84个,编印内部刊物7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