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臭气熏天到水清景美

    水磨村是如何“水墨出彩”的?


  • 航拍广汉市高坪镇水磨村。 王攀 摄

        

    □王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鸭子河
      从德阳市区出发,沿成德大道自东北向西南行驶约40分钟,便能抵达广汉市高坪镇水磨村的“网红民宿”——麦田青庐。若是再继续向西南方行驶1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美丽的鸭子河。
      鸭子河又名湔江,是沱江流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广汉的母亲河。其上游距河道仅3公里远的村落,便是水磨村。
      这里很“小”——鸭子河流域内共有62个村、59个社区,在地图上,水磨村并不显眼。
      这里也很“大”——从曾经的驿站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鸭子河的一江好水,灌溉着这里的土地,也盘活了这里的特色农文旅产业,让水磨村“水墨出彩”。

    沿河而聚 治出“好水”刷新村庄“颜值”
      记者来到水磨村村口,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碧水环绕、白墙黛瓦的乡村田园美景。
      “别看现在水清景美,几年之前,这里可是臭气熏天!”水磨村党委书记罗治国回忆说。以前,由于村里育雏养殖户多,村民喜欢乱搭乱建,居住环境差。后来,高坪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发动群众参与,采取拆除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厕所、污水、垃圾、田园“四大革命”,首先从“治水”入手,改善生态本底,解决了困扰村子发展的环境问题。
      感受最深的要数村民肖依富,他从1996年开始养殖种鸡,是村子里“先富起来的人”。“臭啊!我们自己住着也恼火,但是要挣钱嘛!”肖依富说,后来,响应村里号召,他关闭了养殖场,开始种植莴笋,200多亩的莴笋地,每亩年收益达1000—2000元,“能挣到钱,生活环境也好多了,咋个不支持、不开心嘛!”
      同样关心“治水”的还有村里的巡河员蔡华斌。鸭子河的4条支流穿村而过,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蔡华斌都要“顺路”来到他负责的5号渠看一看。于是,原本每周固定两次的巡河工作,变成了每天的“打卡”。
      “自家农田也是用渠里的水浇灌的,水好不好关系到庄稼长得好不好,必须要重视。”蔡华斌告诉记者,在河长制下,村干部定期对村内的河道进行管护,发现垃圾及时清理,并不断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如今,村里河水清澈、水草茂盛,部分河段甚至可以看见小鱼小虾。人居环境提升,正不断刷新着水磨村的“颜值”。

    因水而兴 用好“活水”撬动“美丽经济”
      治出“好水”更要用好“活水”。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带来的不只是乡村面貌的蜕变,更聚集了人气,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李维是土生土长的水磨村人。这个1998年出生的女孩回到家乡,接手父母开办的农家乐,当起了“店二代”。“我们家主要经营特色农家菜,以河鲜为主,好水才能带来好食材。”李维告诉记者,店里的生意很红火,很大一部分就源于新鲜食材树立的良好口碑。
      近几年,高坪镇的小龙虾产业很“火”,李维也注意到了这个商机。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她在邻村的稻虾养殖基地找到了合作伙伴,在当季供应最新鲜的小龙虾。
      好味道,带来了好收入。“过去一年的营收才80多万元,今年光前3个月营业额就达100多万元。”李维说,下一步还要规划怎么和本村的其他特色产业合作,寻找共赢之道。
      不仅是本地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水磨村的资源优势也吸引了外地人的眼光。
      王春贵来自汶川,初到水磨村,他便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每家每户的装修风格,根本不像在村里,艺术气息浓厚!”王春贵告诉记者,综合考虑了交通、环境、人文等多项要素后,一家名为麦田青庐的民宿在水磨村落地,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当地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农文旅是水磨村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水磨村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特色果蔬培植和采摘,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罗治国介绍,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家庭农场23家,其中省级示范场有2家,德阳市级示范场有4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美丽经济”正在这个村子里多点开花。

    记者手记
    鸭子河水依然守护村子发展
      初遇罗治国,问及水磨村名字由来时,这位“80后”村干部笑而不语,带着记者来到距离成德大道路边“花田水磨”地标牌不远处的一座古宅。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并不完整的水磨盘,久经风吹日晒,磨盘表面已经变得坑坑洼洼,落满灰尘。
      罗治国介绍说,百年之前,水磨村还不是村落,而是驿站,因为有一个大的水磨,附近的居民都会来这里磨米磨面,当地人都把这里叫“水磨子”,后来才有了现在的水磨村。而当时水磨的动力来源,便是鸭子河水。如今,水磨已经不再使用,但是鸭子河河水依然灌溉着全村的土地,滋养着这里的百姓。
      沿河而聚、因水而兴。这是一条河守护一个村的故事。人居环境改善,为水磨村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新机遇。水磨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按照“产业有支撑、乡风文明有变化、人居环境有大变”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的家园、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美丽资源”激发“美丽经济”新活力,水磨村人用复刻的磨盘模型留住乡愁,也用创造的富裕生活书写历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