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新时代四川劳动和技能竞赛闪亮名片

    工会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劳动竞赛助推白鹤滩水电站高质量建成投产发电。

    川渝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技能大赛开幕式。

      “创优质工程 建赛事名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启动大会。

    劳动竞赛助力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4月10日,由四川省总工会(以下简称“省总工会”)、重庆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首届川渝港口物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宜宾港开赛。本次大赛自2022年8月启动,川渝两地各港口物流企业共计2000余人参加各级选拔赛,77人入围决赛。大赛成为川渝两地港口物流企业职工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竞赛的领域、内涵、方式、机制,全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参与竞赛单位达10.8万家,参与职工近1000万人次,成为四川工会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闪亮名片,有力助推全省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全省竞赛工作做深做实做强,切实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川工宣(图片由四川省总工会提供)

    高标准健全推进机制
    筑牢竞赛体系“四梁八柱”
      近年来,在扎实推进全国引领性竞赛项目基础上,省总工会始终着力健全省级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机制,在组织领导方面,高标准成立了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暨劳动竞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10个省级部门,从省级层面夯实工作基础。
      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省总工会发布《四川省“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从完善体系、服务发展、激发活力、选育工匠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制发《四川省劳动竞赛和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管理办法》,配套专项经费,明确竞赛申报和奖励办法。根据该管理办法,对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并鼓励参赛企业对竞赛优秀员工进行奖励,调动了全省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主动性、积极性。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劳动竞赛的规范性制度建设,省总工会先后印发了“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以及《关于开展“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建立健全竞赛分级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竞赛在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作用,从规划引领和制度运行方面构建起竞赛体系的“四梁八柱”。

    点线面完善工作布局
    擦亮劳动竞赛“金字招牌”
      2020年,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省总工会发起实施“出川大通道”重大交通项目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3年来,“出川大通道”系列竞赛已涵盖出川公路23条、铁路17条以及岷江“黄金水道”,参与职工近18万人次。在劳动竞赛的助推下,雅康高速公路搭建起从四川盆地通往青藏高原的大动脉;仁沐新高速公路创造了四川省筑路工程史上路面施工用时短、效率高的纪录;在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四川段建设中,43家参建单位、3.4万多名参建者奋战四年,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增加了一条大运能、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同时,川藏铁路“建功川藏新天路 铸就中华复兴梦”劳动竞赛深入开展,为铁路建设职工投身这一世纪性战略工程建设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出川大通道”竞赛是省总工会以全国引领性竞赛为龙头,形成分层开展、体系推进、“点线面”发力立体竞赛格局的一个缩影。
      围绕充分发挥四川水电优势,省总工会在金沙江等五大流域20多个水电站开展“展主力军时代风采 建跨越式精品工程”劳动竞赛,助推乌东德、白鹤滩等多个大型水电站顺利建成投产发电。
      围绕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推动建设“气大庆”劳动竞赛纳入全国引领性竞赛,为川渝两地13家油气单位近10万名职工岗位建功搭建舞台,为实现2025年底天然气年产862亿立方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省总工会将四川涉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52家企业88个项目纳入“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共筑中国制造西部高地”重大装备制造业劳动竞赛,涵盖智能装备、航空与燃机、电子装备、大型高端装备制造、核电风电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不少项目填补了行业及国际国内空白。
      围绕打造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劳动竞赛,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领域,今年又全面启动“中国绿色硅谷”建设和钒钛开发利用等多个专项劳动竞赛……全省已有近300个项目参赛,涉及产值2.78万亿元,包括2000余家企业、56万余名职工,其中非公企业占比近一半,规模为全省竞赛历史之最。
      如火如荼的劳动竞赛在川渝地区、省内五大经济区实现全域布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总工会推动“建好双城经济圈 打造西部新高地”劳动竞赛纳入全国引领性竞赛。聚焦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大力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着力创新发展 建功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助推区域发展 建功魅力川南”、攀西经济区“助推区域发展 建功攀西开发”、川东北经济区“凝心聚力川东北 建功立业新时代”、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保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等区域性劳动竞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多维度拓展覆盖领域
    打造技能大赛“练兵高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总工会在巩固完善“一年一度”和“三年一届”职工技能大赛赛制的基础上,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着力拓展和丰富技能大赛的领域、内涵、方式和机制,推动技能竞赛融入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高精特新”企业。每年在装备制造、川字号、数字经济等十大板块开展省级大赛不少于100项,带动全省百万职工参与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实现了常规赛全业态开展。
      “DOU出天府范儿”网络短视频大赛创纪录获得3.3亿次点播,“天府有好货 我来当主播”首届互联网营销师大赛吸引8.6万名网络主播参与,精品赛影响力不断扩大。聚焦小工种,省总工会精准推进,联合相关单位在“歼-20”生产线开展铆装钳工比赛,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中开展重点材料操作工技能比赛,着力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在多领域开展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实施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以开展“寻找四川工匠”活动为引领,示范带动“成都工匠”“甜城工匠”“酒城工匠”等各地各级工匠型人才培育选树活动,累计选树大国工匠4人、四川工匠180人、市州级工匠3101人,总量居全国第三。“十四五”以来,254人通过参加职工技能比赛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270名高技能人才纳入全省职工高技能标兵人才库管理;同时,在表彰奖励中进一步增大对技能人才的倾斜力度,2018年以来,在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以及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表彰中,一线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占到60%以上。
      下一步,省总工会将按照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安排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川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