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参议”村里的事群众说了算
-
□李洪坤 翁蕊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参与者,攀枝花市盐边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找准小切口,做好大文章,为共同富裕描绘清廉底色。
“要想办法为村里的农产品打开销路”“村里有些入户路没有硬化,群众下雨天出行不方便”“要传承好苗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不久前,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干坪子村,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议事会。
今年以来,盐边县纪委监委结合清廉村居建设,把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群众参与有机统一起来,在全县88个村(社区)推行“阳光参议”机制,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紧扣‘群众说事、干部解题’主题,让干部和群众一起商量村里要干的事。”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阳光参议”由6个环节组成:根据群众关心关切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事业等内容,向全村村民收集对本年度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民生实事愿望清单;村“两委”分类“筛题”,提出初步的意见建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题”“定题”,拟定本年度村级民生实事任务清单,报乡(镇)党委备案;村里在乡(镇)纪委监督下“答题”;年底“亮题”,公开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群众满意度测评。
“现在村里要发展什么产业,路修在哪些地方,都由村民参与决定,村级事务办理更加敞亮,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奔向共同富裕。”盐边县红格镇党委副书记、昔格达村党总支书记宋璐溪说道。
“群众‘点单’,干部‘上菜’,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出暖心效果。”盐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阳光参议”治理成效,由点及面厘清权力边界、规范操作流程,做实做细基层监督,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持续擦亮清廉底色,助推乡村共富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