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非遗传承人 汤颖
计算机建模“编”出新式茶具
-
便携式的瓷胎竹编茶具——“锦绣之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在非遗传承人手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盖碗茶具如今有怎样的新变化?而当茶具与传统的竹编技艺相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3月23日,记者来到成都文殊坊刘氏竹编竹文化体验馆。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竹编茶具,让记者直观感受到竹编技艺与茶具结合所焕发的蓬勃活力。作为刘氏竹编设计团队成员,“95后”传承人汤颖直言,当看到一件茶具从设计图变为实物摆在面前时,很有成就感。“我也希望自己能参与设计更多‘有个性’的茶具。”
编织雅致生活茶具是瓷胎竹编的主要门类
1998年出生的汤颖,来自四川攀枝花。“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各种手工艺品,不过当时没有渠道去深入了解它们。”因为这层缘故,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产品设计专业,希望将来把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融入到各种产品中。在这期间,汤颖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竹编。
“在我的印象中,竹编可能更多是编织一些类似于竹篓、竹筐之类的生活用品,所以当我看到刘氏竹编的细丝竹编工艺时,眼前一亮。”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刘氏竹编工艺的向往,大学毕业后,汤颖正式加入刘氏竹编团队,肩负着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设计和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花器、首饰、竹编字画、大型装置等都有涉及,但在这些产品中,茶具毫无疑问是占比最大的一类。”
“竹与茶,其实一直是构成东方人雅致生活的两个重要元素,瓷胎竹编的茶具与这种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汤颖告诉记者,看似小小的一件茶具背后,其实是整个团队、多个环节分工协作的结果。在刘氏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江的带领下,汤颖和同事们主要从事设计环节的工作,同时也对烧制和编织等环节进行把关。
过去,因为自身没有窑厂,刘氏竹编的茶具生产更多体现在编织技艺上。老一辈的艺人一般会从市面上或者合作的窑厂选择一些规模化生产的茶具来进行再创造,细细的竹丝从外侧紧紧把瓷胎包裹住,有些通过不同颜色的竹丝编织出纹样图案,透露出一种古朴的自然趣味。
“随着消费者审美趣味的变化,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崇尚自然的风格,显然以前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汤颖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在刘江的带领下,刘氏竹编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瓷胎竹编茶具,无论是竹编工艺的运用,还是茶具器型的革新,都体现出很强的设计感。
突破传统样式经由计算机建模的茶具设计
在汤颖介绍的几款近年新推出的瓷胎竹编茶具中,过去那种竹编将瓷胎完全包裹的样式几乎绝迹,传统彩色图样也已经很少见。“这种变化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我们对茶具的使用情境有了更多的观察和认识。”汤颖告诉记者,由于茶具直接与使用者口腔接触,杯口一圈竹编所造成的触感其实并不好,同时,由于竹编的清洗相对瓷胎困难,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卫生问题。
“因此,我们现在制作瓷胎竹编的理念是要让器物与竹编相融合,无论是使用层面还是装饰层面。”如今的瓷胎竹编茶具,竹编更多被运用在盖钮、杯底、杯身中部,或者茶壶的把手。“由于瓷器传热比较快,我们在把手、盖钮等位置加上竹编,可以起到防烫的作用。另一方面,杯身的竹编则通过平纹、斜纹等编织手法,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情趣,使茶具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得到增强。”
除了编织环节的改良,如今的竹编,在进行茶具设计制作时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使用批量生产的器型。汤颖告诉记者,在刘江的带领下,他们已经把设计的触角伸向了瓷器本身。“我们会进行很多原创性的器型设计。首先是在设计图上进行呈现,随后通过计算机建模得到一个三维立体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判断这种器型是否实用、在窑烧环节是否可行、是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等,有时还会通过3D打印做一个样品出来反复研判。”到这个阶段,汤颖在学校学习的设计专用软件开始发挥作用。但即便在进行烧制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由于瓷器制作的手工特性,仍然难以保证产出的稳定,“一次烧制,最后检验合格的茶具比例其实很低。”
汤颖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名为“锦绣之旅”的便携式茶具。与一般茶具的底座部位收窄不同,这款茶具通过维持杯底与杯身同样的宽度来增强茶具自身的稳定性,杯身一圈竹编起到防烫和装饰的作用。同时,一大一小的两只茶杯刚好可以嵌套进用于泡茶的公杯,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可以放入配套的便携包内。“对于喜欢饮茶的人来讲,外出旅行时喝上一杯自己泡的茶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这款茶具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
去年末,汤颖和刘江一起设计了一款名为“物生”的茶具。厚重的杯体、深棕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宋式茶盏的观感,在一众白瓷打底的瓷胎竹编茶具中显得别具一格,“选择这种器型,其实也有拓展茶具用途的考虑,作为一个广口的杯盏,它也是一只非常有调性的咖啡杯,这也更契合年轻人的口味。”为了让竹编的部分与釉色的深度相契合,他们又在竹编部分刷了一层大漆,“也算是竹编与漆器两种非遗的一次有趣互动了。”
在汤颖看来,瓷胎竹编茶具是一项有着历史传承的工艺,但在这种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才是这门工艺真正吸引她的地方。
汤颖
汤颖,刘氏竹编传承人。大学期间学习产品设计,毕业之后即加入刘氏竹编,参与茶具、花器以及其他多种竹编产品的设计工作。在刘氏竹编的设计团队中,汤颖和同事们不断创新茶具的造型和功能,通过将计算机建模、3D打印等新技术手段运用到茶具设计中,屡出新品,赋予传统瓷胎竹编新的生命力。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