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套种还是严格按种植要求保证葡萄品质?

    村支书和北京老板的“相争相亲”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宁蕖
      “不套种大蒜的话,摘完葡萄,土地闲置的几个月里,我们村民就没有收入。”
      “你在地里套种大蒜可以,但前提是不能影响葡萄采摘!”
      ……3月底,素有“太阳河谷”之称的甘孜州得荣县,盛放的桃花引来了不少游客。但在瓦卡镇瓦卡村,忙碌之余,村支书拥忠次仁和赛尔维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铸革又“拌起了嘴”。

    “相争”
      两人的“相争”要从两年前讲起。2021年,由瓦卡镇党委牵头,赛尔维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瓦卡镇瓦卡村、子庚村、阿称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了四川尼琮阿咪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瓦卡、子庚、阿称三个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流转村民土地,种植酿酒葡萄;赛尔维斯公司负责技术管理、酿造葡萄酒、销售产品等。
      可问题出现了:要发展高端葡萄酒产业,就需要高品质的酿酒葡萄。但酿酒葡萄在种植上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当地村民习惯了粗放的种植方式,要让他们接受精细的种植方式并不容易。
      “套种大蒜之争”就是公司和村民的分歧之一。站在各自的立场,双方都有道理——为了让集体经济效益尽快最大化,将葡萄和大蒜套种,是拥忠次仁想出的增收好办法。但赛尔维斯公司认为,地里种上了蒜,势必会影响葡萄的采摘,“很多老乡觉得摘葡萄早一两天、晚一两天无所谓。但对酿酒来说,却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李铸革说。

    “相亲”
      尽管经常为此类“小事”拌嘴,但双方还是谁也“舍不得谁”,“相争”更“相亲”。
      对李铸革来说,瓦卡镇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酿酒胜地,县域境内海拔相对高差达到3609米,不同海拔地带可以种植不同的早、中、晚葡萄品种。
      对拥忠次仁来说,李铸革不仅为瓦卡村的葡萄找到了销路,还通过培训让乡亲们掌握了种植技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村民收入。
      “现在村里一年要分好几次钱。村民土地流转有收入,在地里务工有工资,卖了葡萄有分红,卖了葡萄酒还有分红。”谈起收入,拥忠次仁乐呵呵地握住李铸革的手。
      “我很理解你要带领大家增收的心情,但保证酿酒品质是我的责任。”李铸革也笑着握住拥忠次仁的手,“有了好品质,才谈得上好品牌,得荣有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我不能砸了这里的招牌。”
      李铸革所说的“招牌”,是得荣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打造“金沙江得荣知名葡萄酒产区及生产基地”的战略。
      谈笑间,拥忠次仁和李铸革很快“握手言和”,并且达成了共识:着眼长远,推迟大蒜种植时间,等葡萄采摘后再栽种。
      类似拥忠次仁和李铸革的故事还在上演——目前,得荣县在日雨、瓦卡、古学、奔都、太阳谷等9个乡镇陆续推广种植酿酒葡萄6434亩,建成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挂果面积达3050亩,产量1300吨,涉及793户种植户共5258人,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每年可实现1000余万元的收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