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党建+金融”机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德阳:“红色信贷”轰响高质量发展金融引擎


  • 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丰收季。 李荣伟 摄

    中江县连续16年成为四川产粮第一大县。图为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粮食生产基地。 杜宁 摄

        

    □王之
      2022年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四川农信(德阳)、德阳市委组织部、德阳银保监分局实施的“红色信贷”工作被评为四川省“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入选十佳的背后,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作为一项全国首创的综合金融服务,“红色信贷”将非公企业党组织评星定级与贷款评级授信相结合,通过将党建成效转化成实在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激励企业更加重视提升自身党建水平,得到更高评级,从而获得额度更高、利率更优的信用贷款。
      入选十佳的背后,是一份笃行不怠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四川农信(德阳)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贯彻“1234567”治行兴社基本方略,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
      以“红色信贷”为主抓手,四川农信(德阳)轰响高质量发展金融引擎!

    1
    缘起
    脱贫攻坚阶段开展“党建+金融”工作
    抓党建、聚资源见成效
      党建与金融,似乎是两条平行的轨道,如何才能擦出“红色信贷”的火花并形成燎原之势?
      时针回拨,端倪藏在四川农信(德阳)几年前开始的基层探索中。
      “2016年底,在脱贫攻坚进入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四川农信德阳办事处和德阳市委组织部探索推出‘党建+金融’,开展‘双基共建奔康快车’活动,仅当年就评估授信4.4万余户农民,发放贷款1279笔、4075万元,这证明了抓党建、聚资源这些经验是管用的。”四川农信德阳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杜代余介绍说。
      在精准扶贫阶段,四川农信(德阳)通过开展“双基共建”活动,即村党组织和基层农商银行党支部深入融合结对共建,向贫困村派驻帮扶干部实现金融扶贫深度赋能,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始推进,此前四川农信(德阳)探索的“党建+金融”模式,也面临调整和变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开展红色教育时,我们就一直在想怎么把党建与业务结合起来。”杜代余和同事们经过思考和调研,将目标投向了企业,考虑根据企业党建情况推出相应的信贷产品。
      对此,德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深化“党建+金融”机制,开展“红色信贷”工作,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整合资源要素、汇聚工作合力的有力抓手,是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方式的有效途径。
      双方一拍即合。2021年,德阳市委组织部与四川农信(德阳)在全市全面开启“红色信贷”工作,把组织部门对企业党建工作的评星定级与四川农信贷款评级授信相结合,形成了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红色信贷”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各级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肯定,被写入德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有关做法在市委“千人千村计划”工作启动会、全市组织部长会、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等系列会上作经验交流,经验材料被转发全市金融机构交流学习。

    2
    试水
    与四川农信的服务目标高度契合
    “两新组织”成为“党建+金融”拓展的新领域
      “红色信贷”是将企业的党建工作星级评价状况与其获得银行贷款的种类、额度、利率状况及其他相关金融服务挂钩联动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但问题随之而来: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千千万万,哪些企业适合开展“党建+金融”服务?
      彼时,德阳市委组织部正在对“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星级评定,这给四川农信(德阳)以启发——根据市委组织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评定情况推出针对性产品。
      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则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川农信正在打造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在杜代余看来,“两新组织”与农信的服务目标高度契合。
      虽然可以根据组织部评星定级来开展授信服务,但评星定级毕竟是粗线条,对于四川农信这种对金融风险把控要求非常严格的金融机构来说,要确保每一笔信贷资金精准、安全,还需要更精准地对客户“画像”。四川农信(德阳)的探索是“三个双”——“双室”共建、“双员”同驻、“双评”互动,持续推动“党建+金融”走深走实。
      “双室”共建,即在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逐步建立党建活动室与金融工作室,联合开展党组织活动,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金融专题讲座。
      “双员”同驻,即向全市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派驻企业党建指导员和金融指导员,依托“双员”收集、更新和发布民营党组织建立、公司党员占比、高管党员占比等情况,建立基层党组织诚信档案,支持企业健康等发展。
      “双评”互动,即将非公企业党组织评星定级与贷款评级授信相结合,给予非公企业单户最高5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支持,全面推动“红色信贷”进企业。截至2022年末,共向工业园区选派328名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和42名金融指导员,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覆盖;为“两新组织”评级授信110亿元,支持企业362户,贷款余额55.42亿元。

    3
    扩面
    “红色信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计划5年累计投放100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如何健全?“红色信贷”再一次扩面,成为四川农信(德阳)的主要抓手。
      四川农信(德阳)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推出“红色信贷—乡村振兴贷”等贷款产品,专门针对德阳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助农政策和专属金融产品及服务。
      2022年3月,德阳市委组织部和四川农信(德阳)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红色信贷”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2022年至2026年,四川农信(德阳)将累计投放1000亿元“红色信贷”服务乡村振兴。
      德阳银保监分局也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认真做好“红色信贷”“红色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从充分认识“红色信贷”服务工作重要意义、做好工作评估、抓住重要工作节点、搞好协作配合、坚决合规经营5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目标既定,抓手何在?《意见》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四川农信(德阳)将聚焦全面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支持乡村“五大振兴”、持续增强服务“三农”资金实力、全面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支持农村消费升级、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服务德阳乡村治理、不断优化农村网点布局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九个重点”,把“党建+金融”这篇大文章做好,让“红色信贷”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尝到了“甜头”。2021年7月,德阳农商银行为该合作社发放50万元的“助村贷”,用于开拓打造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狮子山—月牙湖”网红基地。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现在该基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红色信贷’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额度大、期限长、重信用、融资成本低、无担保抵押、定制化程度高。”杜代余说,符合条件的各类法人、非法人组织及自然人均可通过线上及线下两种渠道申请“红色信贷”系列产品,线上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线下渠道包括各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

    4
    成效
    做好“加减乘除”法
    助推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被评定为德阳二星级党组织的四川金地亚美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原材料氯化钾、氢氧化钾等价格上涨,流动资金短缺。什邡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为其发放“红色信贷”信用贷款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该企业的燃眉之急。
      “红色信贷”推出两年多以来,成效不仅仅体现在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上。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人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等方面,四川农信(德阳)做足“加减乘除”法,“红色信贷”不断释放金融“活水”。
      做加法,共建双方党组织实现“1+1>2”,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开展“整村评级授信”,提高信贷覆盖面和用信率,达到五个100%:“三农”有效信贷需求满足达到100%,农户建档立卡达到100%,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评级授信达到100%,对党建工作已评星定级的企业评级授信达到100%,在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比率达到100%。
      截至2022年末,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7248户,贷款余额16.16亿元;已为367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评级授信,授信金额 3.46 亿元;农户建档评级覆盖面86.15%,农户授信覆盖面54.47%。
      做减法,减轻企业负担,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四川农信(德阳)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非公企业累计授信贷款400亿余元,着力发挥党建优势助力复工复产;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截至目前,四川农信(德阳)全市农商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4.93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12.28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1.47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11.43亿元,解困纾难助力“三农”和中小微企业。
      做乘法,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人才建设效能倍增——
      人才是第一资源。四川农信(德阳)在全市各农商银行城区营业部打造“人才金融服务中心”,为德阳高层次人才提供强大的经济后盾;创新“人才成果贷”“人才科创贷”等金融产品,为德阳高层次人才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在全市设立20亿元人才信贷资金池,促进德阳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满足科技型企业及人才队伍融资服务需求,助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共计为各类人才授信654户,金额22.07亿元,现有贷款户数358户,余额9362万元。
      做除法,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提升基层治理效率——
      通过“红色信贷”,规范村级账务管理,预防基层“微腐败”;由农商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管辖客户经理及村组干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人员、社员代表共同组成“联合评级授信小组”,有效预防信贷领域风险;大力推动四川农信(德阳)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社区和村组的运用,实现“银行无处不在,服务无微不至”,打造德阳智慧金融新样板。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德阳提出经济总量早日重返前三的起步之年。四川农信(德阳)将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德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组织部、德阳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深化“红色信贷”工作,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上,勇蹚新路、再写新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