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珙县:非遗出新彩 清风徐徐来

  •     

    □张家豪
      阳春三月,清风徐来,位于宜宾市珙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以“非遗润廉心”为主题的廉洁文化教育。
      “映入眼帘的信仰如磐、守正创新、质朴高洁、自强不息,是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勤廉’内涵的深入解读,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近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外的中心广场,解说员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解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勤廉”内涵。
      近年来,珙县纪委监委按照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珙县苗族蜡染的特色优势,通过深挖蜡染技艺传承、蜡染纹样等方面蕴含的“勤廉”元素,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廉洁文化互融共促,为全县党员干部打造集“研、学、游、教”为一体的廉洁文化教育阵地,让新时代廉洁文化在珙县落地生根。
      “这个藤蔓纹样背后有什么故事?”“这叫藤蔓纹,在苗族人民心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藤蔓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攀登,向阳而生,蜡染藤蔓纹样寓意做人做事要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要以滚石上山的韧劲、爬坡过坎的勇气去攻坚克难……”在蜡染藤蔓纹样橱窗前,党员干部驻足提问,解说员认真讲解。
      “这次廉洁文化教育不同于以往,在学习体验独具魅力的蜡染技艺的同时,体悟其中蕴含的廉洁哲理,让人印象深刻。”在学习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过程中,珙县国投集团纪委书记罗俊岚说。
      据悉,除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廉洁文化阵地外,珙县纪委监委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制作《蓝白染清廉》短视频、开发廉洁文创产品等多元形式,深入阐释蜡染技艺中蕴藏的廉洁内涵,推动廉洁文化弘扬更具象、更有形、更大众,使廉洁文化植根于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土壤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珙县廉洁文化教育载体,致力将多媒体技术、互动体验平台与图文、实物等传统布展手段相结合,深入解读蜡染技艺和文化传承背后的勤廉故事,进一步丰富勤廉文化教育载体,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廉洁教育。”珙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在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已组织开展各类廉洁文化教育18场次,接待党员干部、行业团队共计2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基因,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让勤廉文化走出来,让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更多元、更有形、更有效,不断拓展、延伸新时代廉洁文化,真正取得教育实效。”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