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 打造“幸福城”的双流实践
-
空港之晨。 肖建 摄置身宜居宜业的航空之都,双流人的幸福指数正不断攀升。 古陶 摄
□雨田
3月8日上午9点43分,一架满载“中国造”3C产品供应链配件的B767-300型全货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印度金奈国际机场。晚上,这架飞机载着印度的货品又回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顺丰航空相关负责人称,公司计划每周执飞两班成都至金奈的货运航线,每班均为当天往返。
飞机凌空而起,班列接连开行。在成都市双流区,人们对“速度”的印象是更快捷、更高效:在这里,每天展现出的不仅是一架架飞机翱翔天际的速度,更是双流高质量发展奔跑的速度!
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即将迎来85岁的生日。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进行提质改造。这只是双流做强“航空经济”的举措之一。在“一市两场”的新格局下,双流将如何做强“航空经济”,又如何推动“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变?
双流区的答案是,紧扣“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等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为目标,以做优做强“121”城市功能体系、推动“432”镇街组团式发展为引领,创新公园城市示范区空港表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85年的风雨同舟,让机场和城市相融共生,如今的双流已经与机场密不可分。构建“121”城市功能体系和“432”镇街组团式发展格局,着力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功能体系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双流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深度转变。
谋定而动“121”城市功能体系描绘新蓝图
微观的观察视角往往更加生动。2月18日上午,一架载有进口波士顿龙虾的波音747全货机从美国纽约飞抵成都双流。这批龙虾的进口,标志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口业务逐步“回暖”,而近3个月以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也日渐繁忙:智利的车厘子和西梅、波士顿龙虾……越来越丰富的进口产品通过“空中货运通道”从成都入境,迈进中国市场。
“我们拟扩展南美航线。”作为这批龙虾的承运企业,APEX(世界航空旅客体验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双流开通两条北美航线之后,公司拟开拓南美“反季节”市场,进一步丰富成都市民的餐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国际航线的不断丰富,将进一步夯实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功能,为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稳定的物流保障。
谋“定”而动。定力,来自对复杂形势的洞察,更立足于对长远发展的谋划。
一幅名为“‘121’城市功能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已经起笔——坚持以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核心功能为中枢引领,以协同创新转化、公园生态价值转化两个特色功能为两翼支撑,以高品质宜居基本功能为底座基础,支撑双流打造立体开放主阵地、适航产业增长极、宜居宜业典范区。
据了解,其主要考量就是立足中心城区定位,聚焦战略所要、城市所需、市民所愿,综合机场口岸、创新资源、生态本底等优势禀赋,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功能体系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
如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空铁国际联运港、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国际空港与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快件中心等多层次要素立体保障,对外开放早已融入双流的发展基因,也成为这片临港而兴的区域的一大发展优势。双流步履坚定:只有将自身发展置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开放大局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突破。
换挡提速 提升航空产业整体竞争力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西侧,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将指挥部设在项目建设工地,备受关注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正加紧建设。根据计划,今年5月,项目就要完成建筑主体施工,9月底实现竣工移交。未来,以空客这个“链主”为龙头,双流还将集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项目,共同打造一条完整的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链……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建圈强链,双流走在前列。
当前,除空客外,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已落户中国商飞、顺丰等链主企业,民航机载审定中心、校飞中心等民航功能平台,围绕国产民机、飞机全生命周期、航空物流链、机载设备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加快形成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提升航空产业整体竞争力。
面向未来,航空依然是双流跨越前行的关键所在。换挡提速,双流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强劲轰鸣。
围绕机场、聚焦航空产业,做强航空经济,双流努力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深度转型,构建双流航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助推高品质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在成都“两场一体”的格局下,双流提出“客货并举、两业融合”,以建设货运枢纽为目标,聚集川航、国航、顺丰等10余家国内外货运航空公司,结合空铁国际联运港,实施“航空+铁路”双枢纽战略;依托递四方、DHL等国际供应链物流平台公司,做强航空物流产业链;推动航空运营、国际贸易、保税商业、航空金融等深度融合,构建日趋完善的航空产业生态圈。
幸福营城 打造宜居宜业典范区
鸟鸣清脆的白河公园,穿越千年的黄龙溪,精致现代的怡心湖……有人在湖畔露营,有人穿着汉服漫步,还有人在公园玩飞盘游戏。
在城市幸福感的背后,是双流对宜居宜业“品质”的把控。
在2023年双流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品质”一词出现了20处。例如,空港品质宜居门户带、江安河公园品质提升、经济发展品质……这些“品质”,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沉淀,人民群众能从中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与生活的改善。
持续改善的背后,是营城理念之变。按照“以功能定特色、以特色定空间、以空间定标准”的原则,双流正加快构建“432”镇街组团式发展格局,分区初步确定每个组团功能定位和营城策略,共同支撑形成城市整体功能,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的双流实践。“4”即以东升、九江、西航港、怡心4个街道组成的空港品质宜居门户带。“3”即以彭镇、黄水、黄龙溪3个镇组成的城乡融合发展带。“2”即以黄甲、永安两个镇街组成的适航新兴产业集聚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双流城市发展的初心,一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空港公园城市正在崛起。
有些变化在今年就能看到显著的成效。比如,2023年,双流提出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抢抓契机,提前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要打造品质消费新场景,实施消费场景营造工程,推动西航港、东升等餐饮商圈提人气,海滨城、万达广场等核心商圈提品质,推动成都芯谷金融中心、百联汽车西区总部等重大项目主体竣工,日航酒店投入运营,引进现代服务业商贸项目5个以上,积极打造市级示范性消费场景等。
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实践中,双流创新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空港表达。置身宜居宜业的航空之都,双流人的幸福指数正不断攀升,面向未来,更加美好的“双流篇章”正在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