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柳江:
提升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水平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欧阳杰摄
□李桥臻 付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两会好声音
伴随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我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动力锂电池“退役潮”。“尽快提升我国特别是四川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迫在眉睫。”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总经理柳江将视线瞄准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
据统计,近5年,国内动力锂电池产量 累 计 达 到 1005GWh、年 均 增 长66.7%,退役量累计100.7万吨、年均增长73.5%。预计2023年退役量可达48.19万吨,2027年将达137.01万吨,年均增长约30%,2027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但全国范围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存在着行业进入门槛低带来的“小散乱差”局面,以及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平低、高端和基础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不相匹配。
在前期调研中,柳江发现,较多企业在动力电池包拆解、破碎、材料再生等环节缺少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导致火灾、无组织排放等安全环保事故频发。且在锂电有价金属的提取方面,工艺技术相对落后,“三废”产生量大,回收率低、再生产品质量差。
“根据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生产特性,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就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柳江建议——
一是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准入条件。设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业单位新建项目资格准入、安全准入、环保准入等强制条件,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立国家和省市级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退役动力锂电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加快突破电池放电效率掣肘,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大资源再生力度,减少“三废”排放量。
三是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相关人才。
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组织制订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质量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建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