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隆昌市:开足马力忙生产 全产业奋战“开门红”


  • 隆昌工业园区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唐广 摄

      隆昌早春稻田虾错峰上市,率先进入江浙沪居民的餐桌。 唐广 摄

        

    □李忠福 陈洁 林巧
      2月4日立春刚过,一系列新年新动作,像春天的鼓点一样,在内江隆昌市的工业园区、城市街道、美丽乡村响起,呈现出一派活力奔涌的景象。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隆昌市处处涌动着奋战“开门红”的精气神:看园区,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企业抢订单忙生产;逛城区,超市卖场烟火气升腾、公园街道文明风劲吹;品服务,“隆畅通”助企纾困送来“及时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工地,民生工程建设正酣、重点项目“进度条”持续刷新。

    奋战“开门红”工厂车间项目现场“拉满弓”
      “公司组织2月初到东南亚考察市场,4月去印度,6月将去德国。今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谈起企业经营发展,位于隆昌市红光工业园的四川合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习华信心满满。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出口产品硅钢柱、耐火材料的订单已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工人们加班加点,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
      在黄土坡工业园,四川省万林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洁明亮,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将雪糕、汤圆、水饺等食品分装成袋,打包进箱。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梅介绍,公司今年的销售任务为2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约2000万元。年前,公司拿到2000万元的订单,已提前完成一季度生产任务,目前已在着手抓二季度生产任务。
      同一时间,在万隆路北延线项目建设现场,吊车挥舞巨臂,车辆来回穿梭……作为内江市重点项目,万隆路北延线项目为双向六车道,建成后与隆界快速通道连接,将打通中心城区与城北的交通要道,可节约10分钟车程,促进高铁运能充分释放。
      “为了早日竣工,该项目在农历正月初三就复工,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按天推进,预计今年5月达到通车条件。”隆昌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主城区向阳路东段、环城南路D段两条道路相继竣工通车,城市核心区“六横六纵一环”的路网骨架更加完善,缓解了老城区的通勤压力,打通新城区发展新动脉。
      重点项目有条不紊推进,孕育发展新动能。1月3日,隆昌市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集中推进瑞岑西南机械工业生产线建设项目等17个重大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隆昌市高规格成立重点项目推进中心,建立“项目中心半月督导、分管市领导每月调度、市长间月调度、市委书记季度推进”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加速跑。
      截至目前,川渝合作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玻璃酒瓶深加工生产线等24个项目按时或提前开工建设;内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页岩气钻井工程等14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预计一季度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41亿元、32.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5%、32.5%以上。

    抢抓“窗口期”稻虾上市春耕备耕正当时
      挑虾、称重、包装、发货……2月10日上午9时,在隆昌市昌兴龙虾收购点,既是养殖户又是收购商的王国强已忙活2个多小时,当天从天不亮开始,就有养殖户前来销售小龙虾。这些隆昌早春稻田虾将送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搭乘飞机发往全国各地。去年,经王国强销售的小龙虾有20多万公斤,均价在20多元,品质好的大虾每斤可卖到90多元。
      尽管水稻栽插尚未开始,但从正月初四开始,隆昌市许多农户就陆续进入一年中忙碌的时节。原因在于,当地很多农户不仅仅种粮,还是稻田虾养殖户。得益于错峰上市,隆昌小龙虾价格高、销路好。目前,隆昌市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7.1万亩,其中标准化稻虾种养8万余亩。
      “包括隆昌在内的川南地区,抓住早春龙虾错峰上市的‘窗口期’机遇,推动小龙虾养殖快速发展。”隆昌市渔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隆昌市还将继续“扩面”,计划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4000亩,改造提升稻渔综合种养4000亩。在“延链”方面,将配套建设稻米加工车间、虾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推动稻虾产品一体化配套处理,促进稻虾产业与三产融合发展。
      春回大地暖,万物复苏时,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2月28日下午,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粮油股股长魏林接到关于拌种剂的送货电话,便匆匆赶往种子公司。近段时间,魏林一接到电话就奔赴现场,或去田间地头,或去农资市场。“不误农时忙春耕,是群众眼前的头等大事,为保证农业持续增产增收,必须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魏林说。
      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及时编制了《大春科技抗旱技术措施》,并下发到各镇(街道),指导农户开辟和保护水源,选用耐旱水稻品种,并大力推广育旱秧。同时积极统筹资金,建设一批山坪塘、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及时收集自然降水,引导做好稻田保水工作,留住降水和山坡径流水,防止水源流失。
      在隆昌各地,一幅幅人勤春早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催旺“烟火气”消费回暖文旅赋能促发展
      2023年新年伊始,旅游市场稳步复苏,带动消费迅速回暖。
      春节期间,作为内江市的首个天府旅游名县,隆昌市在新街里文旅特色商业街举办为期7天的“精致靓丽城·国潮新隆昌”欢乐游园购物会,带动消费总额1.9亿元,掀起了一轮消费热潮。
      此外,各乡镇纷纷举办农村集市年货嗨购节,多维度、多层次稳经济、促消费。隆昌市多个部门筹措资金,引导重点商超、文旅企业等通过打折优惠、发放惠民卡、消费券等方式开展惠民活动,鼓励各商业协会、餐饮企业等开展购物节、特色商品展、美食节等主题促销活动,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营销活动,打造消费新热点。
      “舞台剧演出已经重启,目前已上演多场剧目!”春节假期后,隆昌市莲峰大剧院执行总经理喻钢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四处“抢”剧源,希望能尽早引进知名舞台剧到隆昌演出。
      公共文化服务在隆昌市多点开花——1月29日,正月初八,舞龙表演开演,来自13个镇(街道)的舞龙队伍同台竞技,纷纷使出蛟龙出海、鱼跃龙门等招式,吸引上万市民前来观看。
      在隆昌南关石牌坊古镇,主题巡演、送“福”送春联、景区实景化演出等特色文艺展演活动在春节期间“不打烊”。1月24日,《船舟借伞》《杀奢》《做文章》3个传统折子戏在南关戏台上演,前来观看演出的不仅有老人,还有部分年轻人,男女老少陶醉在浓浓的川剧文化氛围中。
      1月25日,正月初四,北关景区上演了特色实景节目《县官巡游》,广大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实景化展演,在感受隆昌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切身体会到“中国石牌坊之乡”的文化魅力。
      莲峰大剧院重启舞台剧演出、正月初八舞龙文艺汇演、南关石牌坊古镇戏台周周有演出……今年以来,隆昌市积极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不断唱响文化惠民“主题曲”。
      点点灯光汇聚成消费热潮,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以“开门红”谋全程,其时已至、其势正成、其兴可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