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融资机构与路演企业的28次问答看信号
值不值得投?投融资机构关注这些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芯 蒋京洲
在2月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经济投融资机构四川行活动现场,省内8家企业分别进行了路演,38家投融资机构进行现场点评、交流互动。记者发现,投融资机构共提出问题28次,路演企业纷纷“接招”,在问答过程中加深了解、互相启发。
企业收入构成如何?
活动现场,投融资机构代表普遍关注企业的收入结构。第一个上台分享的企业代表,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联合创始人鲍文权讲述了公司发展历程、业务图谱以及投资亮点。
投融资机构代表抛出第一个问题:前装和后装,哪项收入占比更大?
“4S渠道后装量占90%,主机厂前装量大概占10%。”鲍文权预测,未来3年后者比重将快速提升。
在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域,成都中鱼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代表性企业,公司创始人任兴表示,他们已在3个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尝试,立志“15年内进入100个赛道”。
有投融资机构代表提问:企业对人工和时间成本是如何考虑的?何时可以覆盖之前投入的成本?“前面的投入基本上现在都可以覆盖。”任兴表示,今后在选择另外赛道时,会跟头部企业或相关协会合作。
融资之后钱用在哪儿?
“您能否简单说明一下资金用途、大概使用周期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有投融资机构代表抛出这个问题。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刘波坦言,作为研发型企业,且两套系统在并行研发的情况下周期必然相对较长,在系统迭代、芯片验证等方面依旧需要“烧钱”。
但他也给投资人吃下“定心丸”:经过多年来的产品运营,目前商业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他对市场的判断比较乐观,认为已经到了“爆发式”增长的前夜,并向投资人给出1.5亿元营收的估计。
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及提供配套应用解决方案,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的算法和芯片集合,植入千家万户的设备当中”。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机构代表提问公司创始人、CEO何云鹏,“刚才我们看到公司有100多个产品的品类5000多个型号,占据了电器、家电、穿戴大部分的场景,下一步公司的ToB应用场景会是哪一个方向?”
“首先要把智能家居家电吃透。”何云鹏表示,作为一个语音芯片以“1+1”的方式来提供服务,这种赛道细分在早期很有必要。针对更加广阔的赛道,他们做了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例如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应用,还有针对电池供电产品研发的超低功耗芯片,其推广和应用场景亦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