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三江新区“三年答卷”

    三年成势 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宜宾三江新区新貌。

    竹文化生态公园。

    宜宾大学城。

        

    三江·冲击波
    GDP
    2020年222亿元
    2021年300.3亿元
    2022年403.2亿元

    常住人口
    2020年26万
    2021年32万
    2022年35万

    规上工业产值
    2020年340.5亿元
    2021年700亿元
    2022年1369.4亿元

    全社会用电量
    2020年5.79亿千瓦时
    2021年11.42亿千瓦时
    2022年20.6亿千瓦时

    宜宾三江新区愿景
    聚焦“四区”定位
    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
    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建设五个“示范区”
    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创新型现代产业示范区
    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开放合作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宜宾三江新区大事记
    2020年
    ◎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宜宾三江新区。
    ◎3月8日,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
    ◎9月2日,宜宾三江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9月19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揭牌。
    ◎10月15日,宜宾三江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时代吉利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12月1日,《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印发。
    2021年
    ◎1月5日,成功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月28日,宜宾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6月17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投运仪式举行。
    ◎7月1日,盐坪坝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挂弓山立交全面通车。
    ◎7月11日,第二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
    ◎10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在宜宾举行。
    ◎12月9日,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正式投入运行。
    ◎12月14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宜宾召开。
    ◎12月28日,宜宾三江新区与宁德时代签署7至10期项目投资协议。
    2022年
    ◎4月8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7至8期项目开工暨宜宾动力电池新镇建设项目启动。
    ◎7月8日,“同唱双城记·共创新未来”2022宜宾三江新区走进成渝经济圈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重庆市举行。
    ◎7月21日至23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
    ◎11月15日,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揭牌仪式在宜宾三江新区举行。
    ◎12月19日,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一期全面投产。
    ◎12月29日,宜宾三江新区“拥抱新机遇·共创新未来”2022在粤企业家恳谈会暨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

      风起三江,春潮涌动。2023年2月18日,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以下简称“三江新区”)迎来3周岁生日。
      省委出题,三江作答。三年奋进,三年拼搏,三年收获。三年来,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年轻又充满朝气的三江新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2022年,三江新区GDP突破400亿元大关,3年跨越3个百亿元台阶,连续3年增速保持20%以上。
      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将三江新区置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考和审视,方能充分认识其特殊的使命任务。
      这是一片希望田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寻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在改革创新中蹚出一条新路,这是三江新区的使命任务。
      这是一片开放热土。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水平开发开放平台,这是三江新区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片甜蜜家园。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是三江新区的初心所在。
      从春天出发,让我们走进三江新区,探寻其三年来快速崛起的秘密。

    □大川 张航 铭名(图片由宜宾三江新区党群工作部提供)

    改革攻坚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月15日,位于长江工业园内的宜宾祥鑫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抓紧生产。过去一年内,该公司3次拓展产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需求。
      长江工业园由三江新区和宜宾其他区县共建共享,落户长江工业园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核心项目,主要为三江新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四川时代作配套。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增量共享”原则,重大产业项目招商由三江新区牵头,企业服务等工作则由区县牵头,实行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
      围绕三江新区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宜宾将各区县都纳入“1+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探路。
      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体制机制、要素配置、区域合作等多方面改革破题,打破市内各县区产业园“各自为战”的现状,统筹各类平台资源,以三江新区为核心,落地智能终端、动力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周边县区延链补链落地配套企业,为省级层面探索实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益探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改革赋能,三江新区正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021年12月9日,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正式启动运行,成为继成都天府中央法务区之后,四川省第二个、川南首个集法律服务、司法审判、法律监督、法治实践为一体的高能级法律产业集聚区。
      运行一年多来,三江中心法务区使用面积已达1.25万平方米,已入驻三江新区人民法庭、三江检察服务中心等16家法务机构,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开放提升 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
      左手成都,右手重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三江新区提升开放能级,打造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
      2月15日,三江新区首个高铁站临港站已封顶,今年底前将投用,届时成自宜高铁和渝昆高铁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将在三江新区交会。高铁一路向南,直通广西北部湾和东南亚地区。
      当前,成自宜高铁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底全线将开通运营;渝昆高铁川渝段也已全面开工建设,有望在2024年底建成投用,届时,三江新区将进入成都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
      携手成都,成宜两地重大项目合作先行示范点和合作平台——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主体建筑雏形已现,力争今年9月完工,产业园的厂房已被一些企业提前预定。
      未来,这里将实现“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宜宾”的产业互动模式。“通过嫁接成都宜宾两地资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成宜装备制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牵手重庆,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汽车零配件协同配套基地。该基地一期规划占地面积441亩,建设7栋单体建筑,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驻园区。
      大开放呼唤大平台,位于三江新区内的宜宾港、宜宾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发展迅猛。
      与三江新区同时诞生的宜宾综合保税区连续上台阶:2021年进出口额达36.4亿元,2022年突破100亿元,在全国168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上升21位。
      “2023年,宜宾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力争突破130亿元,挺进全国综保区80强。”宜宾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绍松说,今年将力争开行宜宾-欧洲、宜宾-老挝国际班列,高水平推动宜宾国际物流园建设等,助力三江新区打造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创新深化 注入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3年来,院士工作站从创新阶段走到了创业阶段,我们围绕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投资和储备了70余个项目,今年内孵化企业将达到10家。”作为落子三江新区的首个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董事长兼总经理华剑锋透露了最新进展。
      创新主体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当下,三江新区正在构建企业梯次培育库,以此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截至目前,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200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备案四川省瞪羚企业3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
      三年来,三江新区注重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落地,创新动能愈发澎湃: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覆盖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21亿元。
      在创新领域,三江新区还创造了多个宜宾“首个”:率先建立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发布首个产业人才政策……
      推进产教融合。位于三江新区的大学城、科创城是三江新区创新的源头活水。目前,三江新区在校大学生增至9万人,在宜宾的高校设置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关联专业85个。“十四五”期间,宜宾还将新增宜宾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和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
      “我们将继续抢抓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遇,依托‘双城’优势,形成更多科技创新体集群。”三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今年在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

    产城融合 塑造绿色低碳新模式
      新春伊始,总占地超1600亩的竹文化生态公园在三江新区拔节生长。
      “我们将增加13个竹构建筑,着力竹文化科普提升,并打造竹建筑剧场。”竹文化生态公园建设单位——宜宾港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建的竹文化酒店将于今年5月试营业。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三江新区将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拿出来打造特色生态公园,并与宜宾博物院、科技馆相邻,营造宜居、绿色低碳、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
      当下,三江新区正在加快推动新区由开发区向宜居城转变。譬如,以“模块化”的方式来推动人产城融合发展——犹如一块块拼图“嵌套”在产业园中,配备空调和洗衣机的宿舍、现代商业综合体、卫生院都已建成,并设有小型消防站,接驳车穿梭其中,幼儿园、中学也在规划建设中,新区设计紧凑又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人产城融合发展。三年来,三江新区不断吸引人口流入,常住人口从2020年的26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2万人,再增加到2022年的35万人,三年间增加近10万人。
      在三江新区,生产生活环境更加绿色低碳。在城区,搭载着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的智轨畅通行驶,让市民能便捷低碳出行;在东部产业园能源港的首个“宜宾造”重卡换电站内,电动重卡仅用5分钟就能实现换电……
      以人为核心,今年三江新区还将高起点规划建设长江工业园“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平方公里,加速推动新区由“区”向“城”转变。
      潮涌三江,未来可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