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近1.2公里,占地245亩
超长地铁地下停车场穿上“无缝天衣”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招式·天衣无缝】
“这是成都地铁首个不设变形缝长度超500米的地下结构。”1月2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长顺村停车场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刘士恩正忙着新春开工后首场项目进度会。
长顺村地铁停车场项目呈长条状,长度近1.2公里,占地245亩,相当于24个足球场大小。刘士恩指着图纸介绍,不设缝,可使建筑物整体性更好并减少渗水,提升工程质量,优化管道布置,还可降低成本。
如何织就“无缝天衣”?记者跟随刘士恩一探究竟。
打破常规
超500米不设缝,提升结构耐久性防水性
连下三层楼梯,便来到偌大的地下停车场项目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身着橘色反光背心的工人们在各自岗位忙碌,远处机器灯光闪烁,技术人员正加紧调试,冲刺项目收尾工作。一个半月后,这里将正式移交投用,成为36辆地铁夜间休憩的场所,可实现列检、一般故障处理、清洗及定期消毒等日常维护工作。
3年前,这个大型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停车场项目刚开工建设时,让曾参与多个重大工程建设的刘士恩团队犯了难,“超长混凝土结构需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其内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加上受凝结收缩及温度的影响,如控制不好,会形成大量裂缝,轻则出现渗水漏水,重则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超长混凝土结构防开裂,也是困扰建筑工程师的一大难题,通常依靠设置伸缩变形缝来解决。“一般情况下,每30米到60米就要设置一道变形缝。”刘士恩介绍,如果按常规设计,该项目需设置20条以上变形缝。但是,变形缝越多,产生结构渗漏的概率就越大,后期不易处理,且花费很大。此外,还可能因此延长工程交付时间,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
刘士恩算了一笔账:如出现一条1米长的裂缝,通常需要1名工人处理2小时,成本200元以上。这么大的停车场,按以前的经验,仅交付前裂缝处理费就可能高达数百万元,交付后多年的修复成本更高。
在该项目设计中,工程技术人员创新采用500米超长结构不设缝技术,整个停车场仅2条变形缝。
“绣花”功夫
20余种配合比方案,290块区域分块施工
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配置出适用的特殊混凝土成为“第一步”。
特殊混凝土采用何种配合比?掺什么外加剂?掺多少?可操作性如何?经济性如何?……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3个多月里,项目实验室先后试验分析20余种配合比方案。
“试验需要的是‘绣花’功夫。”刘士恩拿出几块试验用混凝土试块说,“这些看似一模一样的试块,专业仪器检测下千差万别。”
经多次试验,最终配置出的特殊混凝土有10余种成分,特别增加了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抑制剂、防腐剂等5种外加剂。同时还兼顾经济效益,综合工期和后期维修考虑,总体可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在施工方面,我们借鉴国内相关工程经验,改传统连续施工为分区分块跳仓施工,把整个停车场划分为9个区域共290个浇筑区块,让各间隔的小区块提前释放变形,实现整体减少变形。”该项目技术部副部长郑洲说,看起来很紧固的混凝土,实际很娇贵,养护环节颇费功夫。“养护时间从传统14天延长到28天。我们还为混凝土装上测温元件,持续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到目前为止,这段超过500米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未出现裂缝和变形。”刘士恩说,技术团队正在系统总结克服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技术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招式·拆解】
精益求精造就“无缝天衣”
“投资要高位求进拓增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主要方向,是推动在建项目再提速、拟建项目快开工、储备项目再突破。
项目从“纸面”到“地面”,从“设计图”到“实景图”,离不开建设者的努力。“整个项目,最难的不是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而是施工如何实现,怎样将设计意图体现在成品效果中。”刘士恩介绍,“从最基础的边坡开挖,到最终无缝地下结构的实现,离不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匠心。”
长顺村地铁停车场项目面临工期紧、结构开裂防治难度大等多个难题。停车场主体结构施工净工期仅10个月,109块底板、72块侧墙、109块顶板被分成数十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生产资源配置、施工协调显得十分重要。
现场各项工序开工前,由技术部组织对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和全体作业人员通过三维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会形成二维码,张贴至施工现场,方便大家随时查阅。经验收,该项目包含9357个检验批,质量评定合格率达100%。
技术攻关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展。该项目设置创新工作室,在项目推进中培养和锻炼学员。郑洲等人发明专利《一种超长结构施工方法》已获受理。技术员曾储,自创了一种新型坡度尺动态测量方法,这种小工艺创新能为边坡开挖提供高效的测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