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年省两会上,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建言献策——

    为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汇聚智慧力量


  • 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省委统战部供图


        

      1月12日晚,成都金牛宾馆中苑会议室内,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围绕“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大家聚焦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传播力、构筑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农村新冠疫情防控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在每年省两会上,这样的采访已是常态。
      每年的省两会,也是全省统一战线发挥优势、凝聚智慧、建言献策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统一战线各界成员总结过往一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举措成效,聚焦新一年重点关注的领域,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省两会上,广大统战成员的目光锁定在哪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松

    1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党的二十大将其列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如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是近年来统一战线各界成员开展调研、凝聚智慧、建言献策的重点方向。
      今年的省两会上,一系列提案建议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力”,充分体现出统战成员高度的政治自觉。
      “巴蜀石窟寺,具有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价值极高三大显著特点。”1月12日的联合采访中,民革省委副主委宋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详细阐述了巴蜀石窟寺在我国石窟寺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依托川渝地区丰富的石窟寺资源,加快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是民革省委调研的重要领域。在省两会上,民革省委在一份集体提案中建议,通过构建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合作机制,川渝两地在石窟寺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全领域开展合作,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产品和线路体系,以此提升双城经济圈文化传播力。
      作为省政协港区委员,四川省香港商会会长洪清农深感肩头使命重大。洪清农在川生活20年,一直以来坚定不移促进川港合作。在省两会上,洪清农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共建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联动打造高品质文旅景区和项目等多条务实建议。“还需重视与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对标学习,重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他说。
      2021年10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成渝地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围绕两地‘协同、创新’,我们调研川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产业聚集度不足、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民进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两会上,民进省委针对性提出多条对策,包括川渝地区各个创新主体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定位;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要相互开放,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合作开发实现协同发展等。
      而无党派人士、省人大代表、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王晓晴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成渝两地长江和嘉陵江两江贯通的航道上。在省两会上,他提出提升嘉陵江井口航道通航能力,构建成渝地区水上黄金通道的建议,希望加大对包括嘉陵江在内的航运基础设施的资源投入,改善通航条件,推动长江上游5省市水运协同发展。

    2
    情倾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以工业为主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大背景下,今年省两会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广大统战成员高频词。
      围绕“如何加快构建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话题,各民主党派、统战成员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和研究领域,为更好助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四川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上,具有技术、人才、产业优势,产业链条完整。“全力推进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民盟省委去年调研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调研发现,四川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四川面临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重大机遇。未来10年装备需求超过3000亿元。但横比省外,也存在产业起步较晚、制造资质不齐、产业布局欠佳等短板。为此,在省两会上,民盟省委一份集体提案建议,成立四川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抱团发展,出台鼓励政策推动产业“内循环”的同时,在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中补链强链。
      川菜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川菜原料配以辅料,以工业化流水线方式做成的预制菜是这一传统产业的创新。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500亿元。2022年6月四川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面对这一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机遇,九三学社省委聚焦加快建设“川味预制菜之都”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提出打造以成都为核心的群星围绕的“川味预制菜之都”群落,将地方川味预制菜产业发展融合国家标准,积极制定标准,全面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是决定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志宇提出,成渝地区作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应抢抓“东数西算”契机,把算力服务与安全作为关键环节,致力于实现算力网络“跨区域通用”、算力资源“即取即用”。

    3
    畅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扎实有序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一年来各统战成员在思考、调研基础上,纷纷建言献策。
      1月12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致公党省委将《关于“双碳”目标下促进川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为大会发言。
      致公党省委认为,川酒是我省支柱产业,引导川酒行业对接“双碳”目标推进绿色生态转型发展,是促进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以经济和信息化厅出台的《四川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为基,制定四川白酒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构建支持引导政策体系。”致公党省委建议,强化川酒绿色制造体系,引导酒企及其上下游企业将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融入企业设计、改造、生产、回收利用全过程,会用善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
      近年来,宜宾市民主党派对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多次调研和民主监督。“监督中发现,目前长江、金沙江干流100%保持Ⅱ类水质。”省人大代表、民革宜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能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省两会带来建议:强化向家坝水库建设之初设计的增殖放流站的作用,“增殖放流”和“十年禁渔”双管齐下,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
      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需要全社会参与。在省两会上,省工商联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团体提案中提出,应该加大对绿色低碳政策解读和理念传播,引导民营企业把绿色低碳纳入自身发展战略;建立央企、国企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创新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行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同时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降低节能减排投入成本,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纠错、容错机制,为节能减排贷款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
      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黄玉蛟向大会提交的提案,许多都是围绕降碳减污展开的。如他提交的《关于打造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绿色低碳园区的建议》,就希望四川加快省内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绿色低碳园区。

    4
    关注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产业帮扶作为产业振兴的抓手,在培育、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向今年省两会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中,农工党省委开宗明义地点明了产业帮扶对乡村振兴产业的根基作用。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农业现代化对四川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着力构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省两会上,各统战成员围绕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我们调查的剑阁县剑门关某村,2019年对口支援单位在这里建立脱贫产业融合项目。脱贫后,村集体组织接续管护项目。但由于缺少原有资源的支持,项目难以为继。”在分析了近年来产业帮扶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后,农工党省委提交提案建议,要构建“县级总社+镇级联社+村级合作社”运营帮扶体系,搭建“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平台,发挥国企对村集体经济的牵引、骨干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集体经济运营联盟网络。
      同样是围绕产业振兴,民进省委建议鼓励“资本下乡”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出台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资本下乡的目的、原则、主要措施、合作模式以及法律责任等,规范方式,为‘资本下乡’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建立健全运营监管制度,对项目建设、土地用途、日常经营进行制度化监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避免‘使命漂移’。”
      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必须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粮食安全也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安全的‘压舱石’。”民建省委在集体提案中认为,现阶段我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存在项目质量不高、投资水平不足、工程配套不合理、工程管护需加强、“非粮化”现象突出等制约因素和问题。提案建议,加快编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标准,做好规范带动,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局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
      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九三学社也在集体提案中提出“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种业科技联合攻关水平,构建科企利益共同体,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建议。

    5
    心系民生领域回应群众诉求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诉求,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民生领域始终是各统战成员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省还存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九三学社省委从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角度,关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上,九三学社省委建议加快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地方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协同解决职教混改中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健全产权制度、明确办学属性、完善治理体系等举措着力破解办学难题,“以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培养造就更多天府工匠、高技能人才。”
      同样,民族宗教界人士也情倾民生。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释如意提出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扫除课”的议案,建议从扫除、清洁、收纳、整理、素养5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孕育感恩之心,磨炼心性,成为一个做事细心做人谦虚的人。
      如何推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服务”落实落地?致公党省委在一份主题为全面推进普惠托育服务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加快出台国家指导性意见的落地政策,制定普惠性托育机构的认定办法和标准,加强幼托一体化建设,引导民营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育班;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探索政、医、企、校“四方协同”模式,为托育服务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