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
宣汉的“深海”与“蓝海”
-
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 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袁敏
重访点位
四川达州普光经开区
重访背景
宣汉县境内天然气、锂钾资源储量丰富,探明储量的经济价值预计均超万亿元。位于宣汉县普光镇的四川达州普光经开区,是“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这一发展战略落地的核心承载区。去年,记者多次造访此地,触摸这个新“增长极”的发展脉动。
如何做好天然气锂钾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向脚下这片深达千米的“深海”挺进,宣汉聚焦技术创新,持续加大对相关地下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向综合利用这片前景可期的“蓝海”进军,宣汉不断延伸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这条产业链,努力打造极具影响力的绿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未来可期。近年来,浙江正凯、江西赣锋锂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开发区,带着“百亿级”项目与宣汉一同耕耘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这片“蓝海”。
向“深海”挺进 千米深处“黄金”待采
“地下有‘黄金’。”在宣汉县锂钾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彭清华摊开一份“资源地图”——这是一份由院士专家团队在2018年编制完成的富锂钾卤水预测资源量初步分析报告。该报告预测,在宣汉境内111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千米深处,蕴藏富锂钾卤水约21亿立方米,卤水下新型杂卤石矿层中含硫酸钾达10亿吨以上。
“说是‘黄金’,如果取不出来,还不如一片面包解饿。”彭清华说,要完成地下资源的探取,难度系数极高。
勘探深井的精确定位是关键。“钻到大动脉上才会有丰富卤水提取,如果钻到毛细血管那就打偏了。”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五地质队的技术人员庞博常驻宣汉,他的任务就是为宣汉绘制勘探深井的“靶向”图。
向“深海”挺进,更多的地质领域专业团队正向宣汉集聚。目前,在已出让探矿权的158.26平方公里范围内,多家企业(单位)共计打下14口勘探深井。
根据既有的普光地区油气井三维地震资料、测录井等数据资料,一份定位更为精准的地下资源分布图正加紧绘制。同时,达州也正积极争取将锂钾找矿项目纳入全省“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探索与资源勘探经验丰富的单位合作,共同攻克锂钾资源勘探技术难题。
向“蓝海”启航 多个“百亿级”项目开建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锂钾地上产业链布局和资源地下勘探同步进行。
“两条腿走路。”四川达州普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柏达说,在锂钾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前,与锂钾相关的产业项目已经发展起来。
在普光经开区锂钾产业园,江西赣锋锂业10万吨退役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厂房已经落成,该公司还计划建设锂辉石提锂年产5万吨电池级基础锂盐项目和进行卤水钻探开发。
在宣汉深耕20年的四川恒成钾盐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在锂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迎来突破。“马上进场地勘,接着进行厂房修建。”1月11日,站在1400亩普光经开区锂钾产业园二期场平的施工现场,恒成公司负责人唐兵满怀信心,“我们要把卤水中的所有成分提取出来,‘吃干榨尽’。”唐兵说,公司将生产碳酸锂等11个初级产品,将卤水中的硼、溴、碘等元素充分利用。
积极增储扩产的天然气及附属品硫黄关联产业项目,同样踩出密集鼓点。
当天上午,浙江正凯集团投资230亿元建设的PET新材料产业园场地上,200名工人在进行主循环水管、主消防水管等地下管道铺设工作。
“未来一条约6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将从普光净化厂接入产业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天然气为原料,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120万吨乙二醇联产10万吨电子级碳酸二甲酯。
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率不断提升,园区内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宣汉宏浩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加紧建设二期项目,“目前每天消纳天然气30万立方米,二期项目规模为每天消纳天然气100万立方米。”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勇介绍。
此外,广东美联新材料总投资100亿元,以硫黄为原料、天然气为燃料,建设硫—色母粒—新能源材料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