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司法作为经济增长助推器作用 四川法院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1年5月25日,成都互联网法庭第一案庭审现场。 吴枫 摄
当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巴蜀大地,熟悉的街巷升起浓郁的烟火气,繁忙的工厂又开启了热闹的节奏……
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四川高院”)云签署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简称《解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据悉,该《解答》是两地高院共同制定的首个统一法律适用的审判业务文件,旨在消除法律适用方面的认识分歧,指导两地法院正确、统一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
川渝两地共同制定首个统一法律适用的审判业务文件背后,是两地法院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司法协作不断加深的结果,也是四川法院系统推动服务大局实质化,与全省大局同频共振的缩影。
五年来,四川法院沿着“新、实、深、固、常”的工作脉络系统推动服务大局实质化,坚持“个案当中有大局”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作为经济增长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的职能作用,始终确保法院工作与全省大局精准对接、同频共振,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晓铭
对接大局明重点 树立服务大局理念 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部署
凡是大局有要求,四川法院就努力答好卷。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四川省委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引领,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形成“1+4+7”政策体系,统揽未来发展。
其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前,川渝两地法院已经开始探索司法协作。从2020年开始,两地高院始终秉承“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四川40多家中基层法院与重庆相关法院签订协作协议,开展跨域立案、委托执行等工作,唱响了“司法双城记”……
面对疫情,四川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几年,四川法院从快审理妨害疫情防控等犯罪案件;妥善审理涉疫情民事、行政案件,助力企业复工满产。其中,2件案例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典型案例。
在过去5年中,四川法院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形势,始终沿着“新、实、深、固、常”的工作脉络推动服务大局实质化,在攻坚克难中向前发展。
助脱贫,严惩涉扶贫款物犯罪,保障扶贫政策落地落实,妥善审理农村土地流转等案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振兴;护发展,出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审判指导意见,积极发挥法律规则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引导作用,联合省工商联出台意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贴心服务;谋创新,推动天府中央法务区从蓝图构想到落地成势,率先形成“一点、五院+、五庭+”司法资源集群,助力打造国际化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在服务大局过程中,四川法院全体干警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共同经受住了困难考验、抵御住了风险冲击,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审判、执行助发展 规范适用强制措施 护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面对疫情、灾情等影响,四川法院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规范适用强制措施,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如果没有法院的善意执行,我们公司就关门了……”说起法院的举措,攀枝花市新视窗酒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宇(化名)仍然记忆深刻。几年前,由于未履行民事调解书中规定的还款义务,新视窗酒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被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冻结。事后,在酒店运营管理方承诺在留足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资金后,其余所得归还给当事人的前提下,法院陆续对其资产进行解冻,让该公司恢复营业。
“在这个过程中,法院始终贯彻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既考虑到当事人的权益,又衡量冻结资产后对企业及员工的影响。”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当初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办了案子,垮了企业”。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视窗酒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一案不是个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挑战,四川法院沉着应对、主动作为,充分释放司法善意,严格区分经济违法与犯罪,坚持文明的执行理念,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善意执行的前提是公正判决,而公正判决的背后是司法护航民营经济的决心。
“春节马上就到了,我们正在为客流高峰准备食材。”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家店招打有“重庆青花椒鱼火锅自助”字样的火锅店负责人张先生,正在指挥店员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黄金周而忙碌,“自从‘青花椒’商标官司赢了,我们做生意更有底气了。”
张先生的底气,来自四川高院的公正判决。2021年底,“青花椒”商标系列侵权案引起关注。四川成都、广安等地的数十家餐馆突然被一家远在上海的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原因是他们的店招里有“青花椒”三个字。最终,四川高院的判决驳回了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由此,法院明确了“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个案当中有大局。在“青花椒”商标系列侵权案中,四川商家最终胜诉,是四川高院严格进行产权保护、保障经济发展大局、依法保障商家合法权利的注脚。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四川法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正确适用惩罚性赔偿,持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及时性、有效性。
裁定重整谋新局 引导危困企业重整 促进优质产业转型升级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通过积极行为对社会活动进行干预,以达到构建社会和谐的目的。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四川法院围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有价值的危困企业实现重整、和解,对“僵尸企业”依法进行破产清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感谢资阳法院的法官,帮我们讨回了工资。”看着工资到账提醒短信,曾经参与建设成安渝高速的工人老王难掩兴奋。
原来,成安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建设成安渝高速四川段的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停工,被成都、资阳两市政府收回其特许经营权。但修建期间产生了包括建筑成本、财务成本在内的债务,引发诉讼、仲裁和执行案件。面对这一情况,资阳市中院裁定受理四川成安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在办案过程中,资阳中院指导管理人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分批次组织相关方开展专项工作。最终,法院裁定该案转入和解程序,推动清偿债务95.16亿元,让普通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保护。该案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破产清算转和解案。
既要以“和”为贵,以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清偿率,又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为此,四川法院因企施策,努力挽救面临危机的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达县红旗钢铁厂于1958年建成,之后发展为达县钢铁厂、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达州钢铁集团”)。随着时间轮盘拨动,曾经辉煌的达州钢铁集团因粗放管理模式加上市场低迷,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为此,达州中院裁定对达州钢铁集团进行破产重组。
随后,达州中院大力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协调政府在税收、土地、融资等多方面对达州钢铁集团进行政策扶持,助推其实现产业升级,一方面通过“现金+债转股”的方式妥善化解其财务危机。最终,经过府院双方共同努力,2020年5月,拥有62年历史的达州钢铁集团司法重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0年6月至12月,达州钢铁集团实现考核利润9.7亿元,吨材利润迈入全国钢铁行业前十名。2021年2月,吨钢利润排名跻身全国钢铁行业前三。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四川法院全体干警将进一步推动服务大局实质化,用足用好府院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优势产业等司法保障,进一步推进全省法院工作优质化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