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成都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结果发布,成都参评孵化器优秀率大幅提升
从20%至52% 数据翻倍背后的发展秘诀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度评价结果,成都市21家孵化器参与评定,11家考评结果为优秀(A类),优秀率52%。
横向比较,这一数量与杭州持平;纵向比较,去年成都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是4家,优秀率20%,今年实现翻倍。翻倍背后是什么原因?记者进行了探访。
行业水分“蒸发”
完成专业化转型的活了下来
什么是孵化器?
孵化器只是一个比喻,主要是指为中早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成长空间的机构。在早期,孵化器的空间是企业生产生活的场地。近两年,空间不光包括场地,更包括与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优秀总量从2020年的258家增加到2021年的386家,名额增加近50%。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胡胜全认为,成都国家级孵化器优秀数量和比例提高,除了和扩容有关,更离不开成都孵化器在专业化转型上做出的努力,“行业分化越来越细。如果孵化器专业度高,跟地方主导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高,那么获得的发展机会也就更多。而单纯只靠场地出租或者规模不大的孵化器就被淘汰了。”
此次获评优秀的成都国家级孵化器的专业领域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全部与成都的主导产业深度结合。
专业细分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综合党委书记张昌兵回忆,去年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芯片紧缺。园区内企业就通过园区的公共服务群、企业群、网站发布需求,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园区企业之间自发联系,找技术、找人才、找市场,形成产业生态。
链接多方资源
企业享受的专业化服务更多了
接近年关,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团队走访园区企业指南中为、讯领科技等,与企业交流投融资计划、商业辅导、法律等,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需求,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除了细分的产业领域,这些孵化器还可提供专业化服务。
电子科大科技园电子信息类的在孵企业目前占比超过80%。电子科大科技园为园区内企业制定了一整套成长计划。“入园一年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优秀者再继续培养为专精特新企业、上规企业、瞪羚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还会为企业配备创业导师辅导,在各个阶段,比照专利、技术等标准促进企业成长。有的瞪羚企业“毕业”后,通过引导,又分化出新的创业方向和团队,成为孵化器中的孵化器。
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以下称“天河孵化园”)的主导产业是生物医药,相较于电子信息类企业,这类企业的成长期更漫长。而据天河孵化园相关负责人杜长钰介绍,他们也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
不只内部,成都的优秀孵化园还充分链接外部的政府、科研资源“入群”。
张昌兵特别提到电子科大的校友资源,他们经常组织教授团队和企业一对一沟通,园区企业把技术需求放到平台上,很快就有校友团队回应。天河孵化园则定期针对园区企业,召集全国、全球细分领域的行业专家开办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