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成都市锦江区: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
成都市锦江区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供图
2022年,成都市锦江区紧扣“建圈强链和招商引智”工作目标要求,全力以赴开展提升招商质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聚焦链主和高能级项目招引,引进了一大批能级高、影响大的链主及链属重点企业,1—9月签约重点项目35个,落地高能级企业91个。亮丽成绩的背后,是锦江区聚焦提升改革综合效能、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典范区的探索与追求。□欧阳 麦慧
勇于创新 一批政务擦亮服务新品牌
近年来,锦江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建出“一窗综办”“锦即办”等政务服务新品牌和新模式,切实为企业、群众办事带来便利。
“真是太好了!以前公司开户需要往返政务窗口和银行,在这里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而且一次搞定。”成都某公司负责人王女士说。在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外,停驻着一辆造型别致的“房车”,这是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而开设的“移动银行车”,可现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和银行开户等服务,实现“银行柜台业务+综窗服务”等全面移动办理,真正把贴心服务送到企业、群众身边。
锦江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党建工作与政务服务紧密融合,探索打造“锦即办”等党建工作品牌,创新建立起“零差别受理一窗综办、零见面审批一网通办、零距离办成一事帮办、零差评口碑一次办好”的四个“零一”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智慧服务网上办、移动银行车现场办、政务直通车上门办、全程帮办代办等多项举措,擦亮“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的锦江政务服务名片。
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川渝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在政务大厅设立锦江区“川渝通办”重点项目服务室,同时制定符合锦江实际的“川渝通办”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和“川渝通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保障川渝两地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切实推动川渝两地政务服务多领域合作交流,用不断提高的政务服务质量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截至目前,“川渝通办”绿色通道新机制、新模式累计为川渝两地群众服务1500余次,发出证照1200余个,获评四川省川渝通办“优质窗口”。
敢于改革 探索标准化智能化服务
2022年10月19日,锦江区迎来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国考”。专家考评组从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标准化改革、“互联网+”智慧政务、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标准化服务“好差评”机制四方面进行全面严格考评,项目最终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验收,交出了一份让群众和企业满意的答卷。
锦江区从2020年开始实施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具有政务服务全过程全流程科学、规范、透明,“互联网+”智慧政务便捷顺畅,“好差评”机制让群众监督更快捷更有效等主要特点。锦江区立足服务企业和群众,解决政务服务“堵点”“难点”,构建包含政务管理、服务提供等四大板块共655项内容,科学、规范、完整、协同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推动形成可复制的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
以“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平台来帮忙”的智慧政务环境为依托,以智慧政务云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无人受理终端为核心,全新打造“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大厅”,为群众提供智能导办、视频咨询、人证核验、材料智审、自助交件等12大主题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构建起线下审批向线上审批拓展、人工审批向智能审批拓展、线上线下功能深度融合、窗口服务与自助服务相辅相成的新格局。
探索 实施“一窗受理”改革,从“受理一窗化、事项标准化、流程再优化、系统智能化、服务集成化、队伍专业化”六方面着力,在“分类一窗”基础上将27个部门专窗压缩为12个“零差别”综合窗口,实现548项事项“零差别”受理,梳理出1258个办理情形,形成了“前台无差别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新模式,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也实现了从“专科”到“全科”的转变,政务服务窗口压缩率达56%,窗口工作人员压减30%,企业、群众在办事窗口等候时间减少1/3。
目前,锦江区“一窗受理”模式累计办理业务10万余件,群众平均等待时长从28分钟压缩至3分钟,政务服务评价数约8万余条,政务服务已实现100%“网上可办”、94.6%“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马上办”事项达63.8%,好评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