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渝通办”到“跨省通办”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勇开新局
-
群众在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事。
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一个在全国政务服务行业领域很响亮的名字。从14年前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践,到4年前推出“网购式”审批服务便民化新模式,构建“中国政务服务第一链”,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再到2022年以来高质量推进“川渝通办”落地走实,率先探索编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体系……一系列创新务实的举措,为提高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幸福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欧阳 星雨(图片由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提供)
“川渝通办”落地走实
“快了,系统显示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大概10分钟就能打证。”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服务人员这样告诉前来办事的王吉珍女士。10多分钟后,家住武侯区的王女士在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成功申领到了由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公司营业执照。“对我来讲,‘川渝通办’的便利是实实在在的。”王吉珍女士介绍说,她居住在成都,想在重庆开 一家公司,朋友告诉她异地办事要两地跑,既费时又费力,让她很犯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来到武侯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川渝通办”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当天就办完所有手续并拿到了营业执照。“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方便!”王女士高兴地说。
在推动“川渝通办”落地走实方面,武侯区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联通自建业务系统,实时共享办件进度。打通武侯与重庆市沙坪坝、江津、大足3个城区的自建业务系统,增设“川渝通办”模块,推动企业注册环节数据流通共享、进度互访互查。二是建设专属数字卡包,加快推动“零材料”办事。依托区级云计算中心,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每一个市场主体建立专属数字卡包,存储企业、个体工商户全周期办件、证照、书函材料,实现数据信息按需调用、可信复用;三是设置自助办理专区,丰富“川渝通办”体验。融合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重庆“渝快办”平台入口,建设区级自助受理服务平台,在政务大厅开设线上自助办理专区,让群众体验全过程自助办理服务;四是打造通办服务闭环,方便企业自助打证。紧扣企业“自助办、随时办”的需求,依托自建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营业执照无人值守设备自助打印,为企业提供“24小时”异地办理服务。
武侯区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政务服务“川渝通办”的各项工作部署,始终以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为导向,在推动川渝通办、好办、快办上不断创新,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川渝通办”三批共311个事项中,由区县办理的140余个事项全部落地,线下累计办件量达4000余件,武侯区行政审批局2022年荣获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窗口称号。
“跨省通办”全新开局
“‘跨省通办’在落实中还缺少操作层面的指导,需要一个工作标准。”在2020年武侯区与重庆市沙坪坝区、江津区、大足区等地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时,这个议题受到关注并进行深入讨论。
为破解“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中的堵点、难点、阻点,武侯区勇担开拓“先手”的重任,于2021年9月启动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编制工作。针对“跨省通办”事项进驻但未形成相关规范的情况,包括国家事项清单、省任务事项清单中事项名称存在一定差异,通办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全流程服务、业务办理支撑保障等关键环节还未形成规范性文件,以及通办档案、证照管理等内容,与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开展合作,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手段为抓手,从顶层设计出发,探索建立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跨省通办”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实现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服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指导,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构建了1套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目标及标准化需求为导向,以相关法律法规、“跨省通办”政策制度文件为依据,以通办事项管理为核心,以通办事项服务规范及流程管理标准为关键,以档案与证照管理标准为支撑和保障,搭建了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跨省通办”标准框架结构,形成了1套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为政务服务“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系统支撑。二是研制了1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标准。围绕“跨省通办”的全工作流程,分四大模块研制了10项标准,覆盖了“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属地受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多地联办”全业务流程,规范了事项进驻、清单管理和管理规范,制定了服务流程规范、协调服务规范和协同机制,建立了“跨省通办”相关的窗口建设、设备设施、人员配备、档案管理和证照寄送等支撑保障措施,全面规范了“跨省通办”全流程服务行为,打破区域、层级和部门的限制,形成了“就近申请、材料流转、属地办理、数据共享”的通办模式,系列标准的研制促进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高质有效运作。
当前,武侯区与河北雄安新区、上海宝山区、西安雁塔区、青岛即墨区等地强化通办合作,推动112项高频跨域通办事项全程网办。
“数字化政务”高开高打
近年来,武侯区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以“极简审批、集成服务”为内核的数字政务,切实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可及度、精准度,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武侯区的数字化政务路径,具体有以下做法:建强数字化基础体系,坚持将安全、高效、稳定作为建设数字化底座的关键词,系统化架构政务云平台、大数据中心、政务业务系统,为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数字政务夯实了底层基础。搭建“一核云算”基础平台,一次性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运营商级别的“政务云计算中心”,构建起涵盖计算、存储、系统应用在内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实现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集约共享。强化“一库集存”数据应用,率先建成区县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联通“数据高速路”,汇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社保医保等多部门业务数据,形成“多维集成、多元共享、多部门协同”的数据运用格局。目前,平台已归集涉企数据350余万条,为做深做实精准化、精细化惠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一站审批”工作闭环,当前“武好办”综合业务系统,将包括企业登记注册在内的123项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推动“受理、审查、核准、制证”全工作链由人工审批向数字审批转型,形成办件随机分配、过程实时监控、流转可查可溯的数字化工作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