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微网实格”激发精细化治理新活力


  • 大同街道新峰社区智慧应用大屏。

    ▼“川化大妈”党员志愿服务队。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有一群爱管“闲事”的“川化大妈”,她们是社区志愿者,也是社区微网格长。“川化大妈”以“熟人”管“熟人”的方式,加强邻里融合,共建和美幸福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小小“微网格”,赋能基层治理“大提升”。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推动网格党建与网格治理服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功能作用,不断提高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青白江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通过打造“社治专列”品牌,继续着力探索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青白江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腾跃(图片由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提供)

    精细治理
    建立健全“3+1”微网实格体系
      “川化大妈”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川化集团退休职工为主,平均年龄超过70岁。“‘川化大妈’是小区的‘119’‘110’‘120’,居民一遇到急事和困难,首先想到给‘川化大妈’打电话。”70多岁的化工路社区居民黄继万说。
      化工路社区共有3个一般网格,划分为22个微网格,覆盖辖区内11个小区。该社区按照微网格划分,建立微网格党组织,从“川化大妈”党员志愿服务队中推选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志愿者成为微网格长,配齐微网格员。“我们建立了‘总网格—一般网格—小区院落—微网格’的‘3+1’管理模式,抓牢基层治理‘关键末梢’。”化工路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分工负责一般网格,院落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负责小区院落管理,微网格长负责将各项工作落实做精,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层层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
      化工路社区是青白江区探索“微网实格”精细化治理新路径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建立健全83个总网格、295个一般网格、2686个社区微网格、1325个专属微网格的“3+ 1”微网实格体系,社区微网格优选微网格长(员)5537人,专属微网格配备微网格长(员)3312名。建立微网格联络群2686个,建立一般网格党组织299个、微网格党支部(党小组)795个,采取“三建一管”方式,建立“社区党委—一般网格(小区)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以三级微阵地为载体,青白江区完善综合服务供给。总网格层面,全力推进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做好“一站式服务”;一般网格层面,建设“友好驿站”“名城港湾”等社治集装箱68个,将养老认证、就业咨询等40项服务下沉至居民家门口;微网格层面,推动各微网格建立微网格服务站,精准对接微网格内居民需求。
      青白江区还整合“专业、专职、兼职、服务”四类力量,统筹公安、司法、综合执法、国土执法等专业力量242人,专职网格员、村社干部等专职力量1184人,微网格长(员)、楼栋单元长等兼职力量35745人,水电气等服务力量511人,分级编入“微网实格”体系,做到微网格长(员)队伍相对固定、动态调整、不断充实。

    智慧治理
    智能设备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车棚温度异常,请尽快处理!”今年7月27日上午,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红光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陈昌云的手机突然响起急促警报。陈昌云通过手机查看得知,同湾春晓1号车棚“温度异常报警”。
      陈昌云接到手机报警的同时,小区门卫室值班保安也接到监控画面报警。接到报警两分钟后,陈昌云和保安人员赶到车棚发现,小区一位业主正在停放电动车,车上有个简易炉灶没关火!陈昌云立即和业主沟通,关闭了炉灶,并对该业主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有了热成像智能报警系统,我们就能随时监控车棚温度,如果电瓶车充电时发生火灾,会第一时间报警。”大同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热成像智能报警系统设置了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可实时将热成像画面传输到智慧蓉城大同街道运行中心、小区门卫室监控画面和微网格员的手机上,防患于未“燃”。
      在智慧蓉城大同街道运行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即时动态更新。“屏幕背后是一个‘智慧大脑’,也是大同街道的‘指挥中枢’,里面涵盖了10.6万余条人、房、物基础信息。”该中心负责人谢利说,“我们通过构建‘人防+技防’‘线上+线下’问题隐患监测预警排查机制,打通平台数据壁垒,集成21类AI能力和16类物联感知能力智能设备,为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以来,青白江区建立“社区数据治理专员+网格员+微网格员”体系,培养社区数据治理专员183人,结合微网格力量,为推动数据常态更新建立了一支直达最基层的数据治理员队伍。该区发布18项工作清单,梳理19个板块123项数据指标,截至目前,归集“人、房、事、物、情、组织”6大类别基础信息146.3万余条。青白江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实行“一格一台账”,由微网格长(员)结合“报表通”动态更新数据信息,建立全区2.9万余名特殊群体网格台账,每日“一巡一报”,按风险程度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同时,该区推进2个成都市级智慧社区建设和4个成都市级智慧小区建设,为“微网实格”治理工作提供智慧支持。

    精准服务
    “社治专列”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10月29日,在大同街道宏瑞阳光郦城小区,青白江区首批“社治专列安居包”分享活动举行,690余户居民领到“社治专列安居包”,里面包含便民服务、安全居家、乐享生活3大类物资,还有相关办事指南、烟雾报警器、家用灭火毯、家用便携急救包、美食地图等。
      青白江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经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调研等形式,以小区(院落)为任务单元,根据收集的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社治专列安居包”,为社区居民送幸福、送温暖、送安全、送服务,把居民“15分钟生活圈需求”送到家中,让居民的基础民生诉求和公共服务需求足不出户即可“一包解决”。
      当天,宏瑞阳光郦城小区每栋居民楼下都设置了“安居包”领取点,由微网格员和志愿者进行派发,同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派送到家”服务,让每户居民都能有序领取到自己的专属“安居包”。
      此次活动是青白江区开行“社治专列”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是青白江区“社治港”治理品牌的全新延伸,也是“社治港”探索“勤治理、亲治理、汇治理”三大路径的全新举措。该区通过开行“社治专列”,让精准居民服务持续在社区、小区落地开花。今年以来,青白江区社治委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意见簿”“小广播”“小红帽”“故事荟”“安居包”等“社治专列”系列活动,构建“挖掘需求—发布清单—培育主体—分享案例—推出成果”的工作闭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白江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通过开展“社治专列”活动,凝聚社会多元力量,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孵化一批社治队伍、总结一批社治经验、共创一批居民“安居包”,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品质服务、集成服务、靠前服务,全面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