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把公益性放在首位 践行责任担当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在对口帮扶的医院进行手术。对口帮扶医疗团队在炉霍县进行义诊活动。
11月14日23时,11岁的甘孜女孩菁菁(化名)因病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急。当地医院立即联系了医联体的上级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次日早晨9点,菁菁抵达470公里外的成都,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治疗。经过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学科的联合救治,当晚10点多,菁菁状况好转。短短几天时间,菁菁恢复了往日的笑脸,这得益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的医联体。
据了解,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统筹部署医联体建设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五个一”,即组织统一、人员统一、技术统一、财务统一、信息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给予政策资金保障,实现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合作对象上,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民营医院为辅;在合作模式上,采取了紧密托管、区域松散合作、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格化医联体方式,有力推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目前医院已与103家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同时,还与甘孜州甘孜县人民医院、炉霍县人民医院,成都市锦江区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2022年1—11月,接收由协作单位内转入的危急重症患者1142人,开展远程医疗11097人次,医院每年投入医联体资金1000多万元。
公立医院的本质是“公”。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无论是医联体建设还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都展现出“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石晓文
(图片由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
打造“网格化”医联体 探索医疗同质化新模式
陈晓玲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医生,也是医院网格化医联体下派的驻点医生。平时她既要在春熙路和盐市口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看病、“带徒传艺”,还会走进社区为群众进行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
“今年我们派出8名专家,分别驻点18个医联体成员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成都市网格化城市医联体的试点单位,目的是探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联体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契合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在实施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中,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统筹建立起锦江区病理诊断中心、影像会诊诊疗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疑难病危急症救治基地等共享平台,同时还统一规范了会诊制度、医疗流程、药事管理等医疗行为。驻点医生则采取师带徒的形式,手把手培养基层医生,促进成员单位的医生快速成长。试点三年多来,成员单位技术能力提升,周边群众就近看病的人数明显增多。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联体“拼图”上,网格化医联体只是其中一种,托管式医联体则是另一种形式,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便在其中。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把帮助的重点放在学科建设、创等达标上,派出专门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帮助青白江区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通过了市级重点专科验收,创建了医学检验、介入肿瘤2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1年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样,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医联体在下派驻点专家的指导下,今年取得了4个市级科研课题。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基层,2022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派出百余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坐诊、查房、专科共建、健康教育等业务指导和管理帮扶。今年1—9月,该医院下派人员开展诊疗量53268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3项,开展手术1118台次,业务培训1317次,培训近6528人次。
“组团式”帮扶 全力投入“传帮带”工程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黄波来到对口帮扶的甘孜州炉霍县人民医院已快一年,他在医院坐诊看病、指导当地医生,还会送医下乡为群众义诊。“看到当地医生成长起来,我心里十分高兴。”黄波这样说道。
今年6月,医院收治了一位腹痛患者,需要立即手术。在手术中,黄波一边手术一边给当地医生进行示范,这项手术也填补了当地医院的一项空白。一周后,又一名腹痛患者入院,有了黄波的指导,这次手术由当地医生独立完成。
黄波说,以前当地医生只能做开放式手术,经过前来帮扶的医生不断指导,现在已能独立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等微创外科手术。
今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甘孜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88岁的高龄患者,前来帮扶的呼吸内科医生付道芳诊断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治疗中,付道芳详细指导当地医生了解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并立即组装了一台新的无创呼吸机,给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不仅如此,付道芳还以该病例为例,帮助当地医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本领。
对口帮扶就要全心投入。今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脱贫地区发展需求,精准选派15个专业70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他们有的来到甘孜州甘孜县、炉霍县和凉山州等地,有的则来到成都东部新区贾家中心卫生院、石板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全力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已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对口帮扶先进集体。
驻村帮扶 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
自从参加餐饮培训后,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村民巴登灯召成了乡政府食堂的一名工作人员,有了固定收入。“感谢从成都来的驻村干部,协助县里为我们办了这次餐饮培训班。”巴登灯召说道。
2018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派出陈博言、冯燕、王婉娜、李芳、丁一、吴科、黄强开等干部,分别在甘孜县、炉霍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21年7月,驻村干部彭灵、任力来到炉霍县泥巴乡次郎村,他们把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上。
巴登灯召所说的培训班是今年5月16日到30日在泥巴乡开展的厨师培训项目。经过培训,村里还有几位村民找到了餐饮方面的工作。除厨师培训外,驻村干部还协助炉霍县办起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培训,参训人数达80余人次,不少村民因此有了一门技术和专长,走出村子找到工作岗位。
来到次郎村已一年多,彭灵和其他驻村干部在泥巴乡党委政府的牵头组织下,使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捐赠的帮扶资金进行村文化墙建设,帮助村民们了解惠民新政策,开展健康科普等。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对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投入资金近120万元,现在项目已完工。一到节假日,驻村工作队还带着慰问品来到联系户家中送温暖。驻村工作队还利用农民夜校,把健康理念传递给村民。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看到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好,心里很快乐。”彭灵的这番话,道出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众多对口帮扶人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