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烟望五洲

    ——评舞剧《李白》

  •     

    □袁一民
      《李白》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原创舞剧。该剧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李白的家国情怀和拥抱山水的恣肆情感为依托,在开掘李白心路历程的同时,塑造出舞剧舞台上的李白。
      该剧主要讲述安史之乱后,晚年的李白毅然从军,却因永王兵败被发配夜郎。这让他回忆起自己“入世”的前前后后。皇宫内,李白扶摇直上、意气风发,但终因大臣的忌恨、群臣的谗言,难获皇上的信任,种种严酷的现实使他从“愿为辅弼”的幻梦中清醒过来辞官翰林院。走入山水,李白的浪漫情怀得到极大释放。他凭借着大鹏的展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远方。
      全剧在“现实”与“梦境”两种环境中交错、虚实结合,采取倒叙结构,以李白晚年兵败被发配夜郎为切入点展开其人生回忆,选取李白人生中的几个主要节点,分别以“月夜思”“仗剑梦”“金銮别”“九天阔”“鹏捉月”为题进行铺陈,徐徐展开李白在“道”与“势”之间挣扎徘徊的一生。通过刻画李白人生中重大事件的片段,以及他在“入世”与“出世”这个人生矛盾上的权衡和抉择,来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
      舞剧立足于李白的入仕生涯,将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特质予以抒发和升华。剧中李白屡屡进入政坛,忠心报国,与儒家思想对其的熏陶密不可分,他曾经在少年时便立下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因此舞剧中永王兵败的一幕,李白入狱便解开了观者的疑惑——李白是否叛军?这一历史原因在舞剧中是通过倒叙的方式进行答案揭示。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李白和唐朝政权是有一段蜜月期的。在舞剧中,李白曾经和皇帝李隆基惺惺相惜、彼此亲近,曾经作下“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的千古流传诗句。剧中,李白因得罪权贵又被贬入市井,落户庐山成为行走于江湖的游吟诗人,写下“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舞剧中,安禄山叛变,起兵围攻大唐。永王李璘集团举起大旗勤王,李白应召,欣喜若狂,终于有机会再次报效国家,有机会成为自己一直所梦想的英烈壮士。可是安禄山被平叛后,因为唐肃宗继位,李白又陷入政治斗争,无奈下冤狱,才有了剧中第一幕,李白在囹圄中对自己一生的追忆和感慨。
      编剧江东在剧情设置上有独到的处理,他并不是将李白繁缛的一生照搬到舞台上,而是聚焦李白一生中三个较为重要的人生节点,采取倒叙结构,实虚结合,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安史之乱后,晚年李白身处困境是“实”,梦回盛唐供奉翰林为“虚”,舞剧在虚实之间徐徐展开其在“道”与“势”之间徘徊挣扎的如梦人生。总导演韩宝全在对舞剧《李白》的艺术创作阐释中谈道,“我一直坚持的就是舞剧一定是从李白晚年窘境生活开始,一生追求仕途、入世,然而一生都没有实现这样的报国之心,但一直坚持的过程。我们想传达的态度是,遇到的苦不是苦,磨难不是磨难,路是一定曲折而不平坦的,所以一定要坚持,要有梦想。在海报中我们引用了李白的经典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剧音乐也非常具有审美意蕴,作曲家张渠凭借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合理处理西方管弦音乐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别出心裁,取得了完美平衡。该剧在传统舞蹈设计方面,将唐朝盛行的“贵妃舞”“酒香舞”“白纻舞”“月光舞”等女子群舞与男子群舞“踏歌”等进行忠实还原和艺术再加工,与剧中李白的独舞交相辉映。
      该剧在很大程度上将李白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进行了还原,并强烈突出了李白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舞剧最后,在《静夜思》的歌声中,李白缓缓走向那一轮满月,用生命与明月进行了一次亲密对话。他心中无限感怀,终究爱国情怀并未获得政治实践意义上的释放,但是他又何曾能够想到,在此后一千多年后的时光里,他的故事和诗歌被无数人所传颂,他的爱国精神和飘逸不羁的灵魂成为人们所共同驻足和凝望的精神家园。在舞剧《李白》中,我们能够和这位诗人对话,共同仰望那一轮亘古不灭的明月,李白的影子就倒映在那轮白月光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