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治水 以“云”护水

    绵阳市涪城区:数字赋能破解治水护水难题

  •     

      “现在的木龙河碧波荡漾、岸绿景美,简直像个旅游风景区。”绵阳市涪城区木龙河治理后,家住河岸边的吴建平和附近居民都喜欢在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初冬的阳光下,沿木龙河一路向前,途经涪城区吴家镇广福村、凤凰村、长福村,一路感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河道两岸花红草绿,红嘴鸥在河面嬉戏,清澈的河道蜿蜒而下,构成了一幅惬意的绵州冬景图。在整个木龙河涪城段,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一切得益于一个治水“神器”的搭建——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近年来,涪城区以数字化为引领,从监测、诊断、治理三方面着手,构建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化水环境治理闭环,实现了从“监测、监控”到“预警、诊断、评估、决策”全链条高效治水。□明远 郭超英 李澍

    建起流域“空天网” 破解“点多面广”管控难题
      作为绵阳“母亲河”涪江右岸的一级支流,木龙河发源于德阳市,纵贯绵阳市涪城区、经开区,在涪城区境内长54.73公里。过去,木龙河因污染严重,2016年被住建部认定为城市黑臭水体。
      为实现木龙河水清河畅,涪城区于2017年启动了木龙河黑臭水体治理,在河流沿线建设吴家、金峰、石洞等5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改涪城农村片区污水厂布局不全的局面。清理河道垃圾、淤泥约85000立方米,整治河道约8公里;关停养殖场331家,搬迁、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9家,将河流沿线划为禁养区域;建立市、区、镇、村4级河长制度,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经过整治,木龙河水逐渐变得清澈,于2020年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
      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木龙河水的长治久清。由于木龙河流域面积大,污水入口点多面广,依靠传统的人工巡河、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运维,存在巡河死角、水质变化预警不及时、不能快速定位污染源等问题,导致应急处理速度慢。
      护水要便捷,治水要高效。为破解污水入口点多面广的难题,涪城区在吴家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流域监控中心,沿河布置25套红外AI智能摄像头、10套快速水质分析站、12套快速水文分析站、25套智能广播音柱,“软”“硬”兼施,构建起木龙河全流域全要素监控体系,确保监管及时到位,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快速获取信息、有效处置水质预警情况。
      2021年,涪城区以“互联网+”科技赋能,启动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消除木龙河流域水体治理盲区,打破传统管护壁垒,助力河道管理者快速、精准决策。

    实时监控污染源 破解“全域数据”分析难
      12月12日上午,阳光下的木龙河波光粼粼,沿河安装的25套红外AI智能摄像头正实时监控着河道,该系统的运用,实现了远程“近距离”巡河。
      与此同时,沿河设置的快速水质分析站、水文分析站等设备也对木龙河流域内监测断面的COD、氨氮、总氮、总磷、PH、DO、浊度、温度、电导率等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遍布在木龙河流域的这些设备就像河道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结合深度融合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木龙河水环境质量全天候的监测和实时传输,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体系。
      这个物联网管控系统建起了摸清河道“健康”情况的“空天网”。它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巡查,对河道的水质、水文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智慧监管,随时随地都能给木龙河做“全身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找到源头,真正实现智能化治水,为下一步精确治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这个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河和传统采样检测中因人员少、路途远、装备差等造成的监控盲区,提升了监测效率。”据涪城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将重点点位视频、河道水质水文情况、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水量、系统告警信息等数据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了数据集成式管理,并绘制了智慧“一张图”,实现水环境问题分析可视化。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随时查看沿河各监测点位断面对比情况、同一断面不同月份水质对比状况,分析水质数据的变化趋势等,为乡镇治水考核及科学治水提供依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水质监测时间或监测地点等搜索条件,随时调阅历史数据及某个站点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与此同时,河道管理者也可以借助手机APP的帮助,随时随地掌握河道动态,减少巡河时间,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破解“污染动态”执法难题
      为实现监管和执法联动,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与前端初筛、后端精筛相结合,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管河道漂浮垃圾以及污水偷排、非法侵占等各种河道违规行为。发现疑似问题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并主动预警,通过广播系统对周围居民进行告警、宣传、通知,有效破解了河道管理取证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保障河道清洁、畅通。
      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还能在监测、诊断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绘制浓度曲线,实时分析各监测点位情况,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就能及时报警,并通过模型的模拟功能,对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程度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采取应急调度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取水口实现远程取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对于发现的问题,涪城区推行项目化制度,交办给责任单位立整立改。截至目前,涪城区住建局利用该系统发出报警18次,要求属地镇街对报警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处置,实现了科技监管与人力监管、固定监管与移动监管、视频图像与数据监测的有机结合。
      “木龙河生态物联网管控系统将整个过程放在一条随时可看可控的链条上,帮助我们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速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木龙河‘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为实现全流域、全天候、全方位智能管护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科学高效治水工作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涪城区住建局局长余华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