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左邻右舍”微治理 巧解群众“千千结”
-
“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
“走,有事就去‘左邻右舍’,大家一起想办法。”“有问题大家拿出来摆一摆,大家的事大家解决。”今年以来,资阳市乐至县积极探索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新路径,打造“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如今,群众将“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当成自己的家,有问题就去“左邻右舍”解决。
□颜了(图片由乐至县信访局提供)
以党群服务站为阵地 探索“1+1+1+N”信访工作新模式
走进圣特庄园小区,一个社区活动服务中心呈现在眼前,党群议事厅、儿童乐园、健身沙龙、青年之家、居民说事点等功能室齐全,可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群体使用。这就是乐至县南塔街道南郊社区的“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
“这里不仅是居民办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组织普法课、道德讲堂的阵地。”南郊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再武介绍,通过“亲民”“普法”“协商”三块服务阵地,真正实现“组织引领齐参与,多方共建汇合力,协同治理达民意”。今年以来,该社区共开展法律讲堂5次、法律咨询20余次,利用协商议事区组织集体协商16次、问题回声壁反馈问题45件。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和末梢神经。近年来,乐至县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积极探索信访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新路径,坚持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权属、惠民政策等纳入群主协商议事解决范围,在“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模式基础上,将信访、综治、调解等功能融入其中,构建“1+1+1+N”新型信访治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建立“党建+信访”工作新平台,截至目前共建立127个工作平台,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有效实现了“小平台”“大作用”。
逐级多层次调解矛盾打通源头治理“最后一公里”
天色渐黑,随着6盏崭新的路灯亮起,位于乐至县劳动镇旧居社区老街通往阳叉河的道路瞬间被照亮。这6盏路灯是不久前刚安装好的,“往常,通过这段路要靠手机电筒照明,出行不便。”当地居民表示,在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小区污水横流,及时更换管道;校园门口及时安装交安设施……“老百姓动嘴、代理员跑腿”的代理服务模式在当地越来越常见。今年,乐至县“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还协同街道和信访部门,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信访代理体系,坚持简单问题“马上办”、民生问题“盯着办”、复杂问题“限时办”,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群众的难题能够在“家门口”就得以解决,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
建立“村居当代理、镇街来协调、部门促化解”三步流程协商议事工作机制,自下而上逐级开展多层次调解工作,“左邻右舍”解决不了就上报村(居)委会,村(居)委会解决不了的,再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进行问题分流,直到问题解决。依托“左邻右舍”平台,县级领导带案下访约访,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摆问题,讲道理,真正做到“微难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道)。
下一步,乐至县将继续坚持探索社会矛盾源头防范和前端化解,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合力,打通基层源头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