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
-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深度解读
唐 文 金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省委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勇毅前行,努力在新征程上担当作为、走在前列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加深对四川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1.四川现代化是经济大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过程
2.四川现代化是西部内陆省份走向开放前沿、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过程
3.四川现代化是多民族人口大省增进团结和谐、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
4.四川现代化是文化底蕴深厚省份绽放多彩人文之韵、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
5.四川现代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省份筑牢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6.四川现代化是多重治理难题交织省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高效能治理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对谋划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二十大明了向,总书记出了题,四川必须抓落实、答好卷。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为主题主线,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作出总体谋划,系统回答“谱写什么样的发展新篇章、怎样谱写发展新篇章”这一重大课题。王晓晖书记在省委全会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围绕这一重大问题,省委全会科学提出一整套思路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治蜀兴川总体工作布局,必将有力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
一 四川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反思近代落后历史、从中国国情出发作出的正确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必将越走越宽广。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省委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目标总任务,必须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勇毅前行,努力在新征程上担当作为、走在前列。
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经过了一个长期奋斗过程,还将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西部大开发到全面小康,四川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加深对四川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其一,四川现代化是经济大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过程。四川是全国第六个经济总量跨过五万亿元台阶的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全面跃升。其二,四川现代化是西部内陆省份走向开放前沿、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四川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开放起步晚、层次低,随着我国开放格局之变,四川正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这要求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融入大开放大循环,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新路子,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拓展新空间。其三,四川现代化是多民族人口大省增进团结和谐、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省份,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各区域现代化进程,统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确保现代化建设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落下、一个地区都不掉队。其四,四川现代化是文化底蕴深厚省份绽放多彩人文之韵、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红军长征在四川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经历战役最多,留下众多红色革命遗存,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蜚声海内外,千年都江堰润泽天府,灿烂的巴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彰显独特文化魅力,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厚植强大精神力量。其五,四川现代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省份筑牢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地,全省14个主要河湖有13个汇入长江,年产水量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近十分之一,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地位独特。这就要求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坚定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四川,让绿色成为四川现代化的最美底色,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六,四川现代化是多重治理难题交织省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高效能治理的过程。四川是个大省,大省有大省的好处,也有大省的难处,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四川特殊的治理难题和复杂多样的省情,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必须增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四川现代化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在“两个大局”下来谋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把握。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省委全会明确,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到那时,一定能让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对标党的二十大要求,衔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省委全会重点围绕“四化”同步等提出了未来五年四川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愿景催人奋进,标定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必将引领全省上下团结奋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四川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 服务国家全局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
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全局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四川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王晓晖书记强调,要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发挥四川优势,勇担时代重任,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省委全会紧扣国家战略所需,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明确四川服务国家全局的“六个担当”。一是担当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四川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超过400家,孕育诞生一批大国重器,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聚转化。要发挥院所高校众多、科教人才资源富集优势,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要支撑地。二是担当维护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的时代使命。四川是制造大省,三线建设奠定了产业体系重要基础,工业涵盖41个大类行业、497个小类行业,具有较强生产供给能力。要发挥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门类齐全和市场腹地广阔优势,形成先进制造业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三是担当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时代使命。四川素有“粮猪安天下”之称,水电发电量超过全国四分之一,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居全国前列。要发挥粮油大省、生猪大省、能源资源大省优势,建强重要物资供应保障地。四是担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时代使命。四川立体气候孕育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原真性,珍稀物种世所罕有,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加快建设,森林覆盖率超过40%,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正加快培育壮大。要发挥生态本底良好优势,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重要承载地。五是担当助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时代使命。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起点和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要发挥南向西向开放门户优势,构筑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基地。六是担当服务国家治边稳藏的时代使命。四川是连接中原和西藏、云南的重要枢纽,素有“稳藏必先安康”之说,对治国、安边、稳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发挥连接西藏和沟通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这六个方面,把国之大者与省情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四川作为经济大省、能源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科教大省的使命担当。
三 明确战略路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
这次省委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路径,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之路。这是对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谋划,为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总牵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全会提出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体现了落实党中央为成渝地区量身定制的重大战略的自觉担当。一是以更高站位认识国家战略摆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凸显了成渝地区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省委全会深刻把握党中央的战略考量,提出要通过战略实施,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把国家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二是以更大力度推进国家战略实施。顺应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推进两翼协同、加快中部崛起,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重要节点城市支撑功能、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明确了实现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路径,有利于增强全省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以更实举措深化川渝交流合作。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聚力抓好川渝合作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有效路径,加快建设毗邻合作平台,携手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这是“一家亲”理念、“一盘棋”思维的具体体现,必将合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牢牢把握“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这一总抓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看,“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四川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最大的不充分,抓住这些方面就牵住了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基于此,省委全会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提出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作为总抓手。四化同步,重在全面构建发展动力系统。现代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动力问题。省委全会提出,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信息化引领、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固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乡融合,重在系统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城乡关系的发展变迁是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变迁的大逻辑,也是贯穿我国改革进程的一条鲜明主线。四川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尤其需要加快构建合理的城乡关系。省委全会提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五区共兴,重在整体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五区共兴的目的,在于调动多方面、多层级的积极性,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省委全会提出,要坚持成都极核引领、都市圈带动、增长极支撑,高水平推动五区协同发展,促进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后发潜力区加快追赶。
这一总抓手,紧扣关键、直击要害,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和演进逻辑,抓住了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症结所在,体现了根据主要矛盾确定重点任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总抓手的三个方面,是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既有动力引擎又有空间支撑,既有产业互动又有区域协同,对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牢牢把握“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着眼落实省委工作总思路,省委全会对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重点作出系统部署,体现了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关键支撑、根本目的、治理保障的有机统一。在讲政治上,省委全会坚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新时代治蜀兴川全局,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明确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引和根本保证。在抓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强化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进行系统部署,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惠民生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放在共同富裕进程中谋划,部署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建设共同富裕美好四川。在保安全上,坚持民主聚合力、法治强保障、基层增活力、安全守底线,部署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省域现代治理体系,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抓纲带目,从总任务出发,由总牵引到总抓手,再到全面落实省委工作总思路,层层递进、落地落实,必将在新起点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新征程上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