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奋进新征程 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高县县城风貌。高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高县优质高产桑园。高县嘉乐镇“蜀南桑海”蚕桑现代农业园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宜宾市高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蚕、茶、竹、畜、粮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迈步新征程,奋发正当时。高县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之以恒夯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增后劲,加快推进高县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黄修国(图片由高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守牢“三个底线”夯实振兴之基
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求,健全粮食生产县、镇、村“三级包干”责任制,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机装备应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耕地质量,不断提升粮食品质,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专项行动,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发展产业、稳岗就业等助农增收举措,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围绕“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底线要求,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县、镇、村、组“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实现耕地“进出平衡”。
做强“三个载体” 拓宽振兴之路
做强基地促发展。围绕以茶叶、蚕桑、林竹、粮油为主和以生猪、水产为补充的“4+2”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全国优质茧丝绸基地和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改造低效茶园5000亩以上,提升低产桑园1万亩以上,依托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平台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茶叶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争创全国茶桑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做强园区促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推进“大雁岭”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升星创建、“蜀南桑海”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工作,引导落润、嘉乐、罗场、蕉村“四镇联动”,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梯次培育的现代农业园区体系。
做强主体促发展。坚持以产业聚集发展为纽带,建立新型为农服务平台,优化县域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示范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为农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志向、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专业化人才后备军。
实施“三个行动” 展现振兴之美
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档行动。持续将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镇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行“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提升村庄风貌,突出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绿化美化和长效管护,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乡村治理增效行动。持续深化“山湾十户联防”治理机制,不断健全“一核三治多元”村级治理体系,优化移风易俗的约束性措施和奖惩机制,持续擦亮村级民事代办、便民“小骑手”等本土特色品牌,推动乡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
下一步,高县将紧扣“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争创目标,再添举措、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努力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绘就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幸福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