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党建引领 吸纳多元力量参与

    达州市达川区:启动“邻聚礼”社区网格化党建 激发城市基层治理“蝶变效应”


  • 达川区翠屏街道新南社区网格长周树渝带领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清理小区垃圾。

    达川区杨柳街道叶家湾社区一名网格长在网格办公阵地(物业办公室)召开支部协商会。

        

      10月上旬,达州市达川区启动“邻聚礼”社区网格化党建,有效调动相关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达川区共有4个街道、28个城市社区,城区面积4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8万人,城市基层治理存在薄弱环节。
      直击痛点,破解治理难题,达川区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将28个城市社区调整优化为287个“微网格”,在网格基础上单建或联建功能型党组织208个,吸纳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充实治理队伍。以党建为引领,网格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打通基层治理“末梢”,激发城市基层治理“蝶变效应”。
    □陈林 (图片由达州市达川区委组织部提供)

    健全组织体系 287个网格让治理“末梢”深入百姓家
      手拿网格居民花名册、穿着红马甲,达川区翠屏街道新南社区网格长周树渝走进小区,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情况。此前,周树渝曾多年担任正科级干部。
      让卸任干部担当网格长,是达川区推行网格化治理的特别举措,这是因为卸任干部往往具备丰富的管理、治理经验,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利于促成问题的解决。
      208名网格长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全脱产包下287个网格。为进一步充实网格力量,达川区依托党员“双报到”、文明城市创建“结对联创”等机制,将1.5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编入社区网格,依照就近就地、“一格一员”原则,配齐城市社区网格员287名,在网格党组织统筹领导下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同时,网格长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
      此外,网格吸纳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以及网格内的党员、楼栋长、热心群众等进入网格党组织,全面筑牢网格治理组织根基。以新南社区为例,周树渝担任网格长的2个网格内,有19名楼栋长,再加上党员群众,每个网格的工作人员达10多人。
      统计显示,达川区287个网格中,单个网格工作人员平均有近10人,充实了社区服务力量。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把城市治理“末梢”深入楼栋单元、寻常百姓家,将千家万户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发生“乘数效应”。
      搭建网格化治理的组织架构,达川区坚持把城市基层治理“平时”与“急时”区分开来,日常状态执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随即实行“1+2”扁平化管理,由区级联系社区的领导(点位长)直接调度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2支力量,同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部下沉一线,基层治理能力呈几何级增长,确保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处置。

    明确工作任务 分类定岗明责推动群众自治
      网格工作具体怎么开展?达川区委组织部编制《达川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手册》,分类明确区级领导、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长、入网机关干部(志愿者)等9类治理主体职能职责,“任务栏”内容包括协同做好群众意见诉求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
      除了常规性工作,网格化治理还紧盯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攻坚。比如,当前主要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应急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协同社区党组织梳理制定年度“10件大事”任务清单,逐项细化目标、内容、举措和进度,并全面统筹网格内多元力量、包联网格区级部门,依托每月联席会议机制协商共治,推动资源在网格集聚、难题在网格破解。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熟悉网格内的情况。对此,达川区杨柳街道杨柳社区提出网格员要做到“三活,四清,五‘百家’”,其中“三活”是指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每个小区有几个出入口、分别在哪个位置,有哪些矛盾隐患等都要了然于胸。”杨柳社区党委书记黄思雄说。
      今年以来,依托网格力量进行精细治理,达川城区解决了违章搭建、乱停乱放、消防改造等民生诉求589个。“实行网格化治理后,社区治理效率大幅提升。”新南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划分为15个网格,社区党委书记刘官秀认为,网格化治理是牵动群众与社区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社区指令能够快速地传达给群众,群众的情况可在第一时间被社区知悉。
      吸纳多元力量参与网格化治理,目的是引导群众参与自治。据介绍,达川城区引入社会组织、物业企业23家,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和自主管理委员会12个,并因地制宜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小区规约,同时整合小区楼院、闲置空地、街巷转角等场景资源,开辟791处共享空间、34个“暖心之家·大本营”,全覆盖建立兴趣社团工作站28个,培育孵化书画、舞蹈等9类兴趣社团197个,搭建起邻里交往互动平台,进一步重塑熟人社会,引导居民通过自我管理服务实现“组织起来、文明起来、共享起来”。

    强化运行保障 压实责任激发干事热情
      网格化治理涉及基层各个方面,如何强化运行保障,实现长效化运行?达川区明确把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运行经费纳入区级财政统筹考虑,予以各网格党组织每年2万元的经费补助,并按照双月差异化考核予以补助,同时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增配网格员待遇。对社区工作人员,推行专职工作者专职化体系建设,实行“四类15级”岗位等级管理,并邀请高校教师开展社工专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走进达川区28个城市社区,均可看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网格工作室”,规范亮出组织架构图、网格分布图、治理职责图、工作流程图和社区年度任务清单“四图一单”,同步整合小区物业办公室、小区活动室或社区闲置资源,打造网格工作站208个,着力搭建起网格议事协商、活动开展等平台。
      “网格办公室设在物业办公室,小区、楼栋才是我们的工作地点。”杨柳社区5网格网格长何六久说,工作阵地设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能够就近解决群众的纠纷或者难题,这种模式深受小区物业和群众欢迎。
      在治理层面,达川区从全区集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网格化治理工作专班,常态联动区纪委监委、区委目标绩效办等开展工作督导,着力构建“周暗访、月通报、半年调度、年终考评”全链条监督推进机制,将督导通报结果与网格长职级晋升、年度考核有机挂钩;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网格治理表现作为平时、年度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晋职晋级、评先选优时注重听取所在社区党组织、网格长意见,全面压实治理责任、激发治理热情。
      此外,达川区还积极探索社区经济新形态,采取闲置空间入股、与企业合资、居民自筹3种方式,成立9家社区服务公司,通过链接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配建老年大学、社区食堂、便利商店、家政网点、托育中心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因地制宜为群众提供多元精准的增值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