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生态文明篇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10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书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10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如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期,《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人们的生活也正在发生变化。
      这个“双11”,在顺丰速运杭州大关网点,可循环利用的快递箱已成为网点“标配”。与传统纸箱不同,这款快递箱免去使用胶带纸、拉链等易耗材料。据统计,首批循环箱已投放到浙江约600个快递网点,循环流通使用次数超过230万次。
      涓滴成海。新时代10年,亿万人民既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新风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国家邮政局日前明确了“绿色快递”的任务书和时间表。

    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
      10年来,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在各地不懈努力下,雾霾少了,蓝天多了。
      2021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到30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日15部门印发行动方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为群众换回更多蓝天白云。
      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太行山区,冬日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胜似江南美景。
      漳泽湖是长治的“母亲湖”,周边分布着78个村庄。沿岸村民“靠水吃水”,“母亲湖”一度是生态薄弱的“污水湖”。
      近年来,长治市下决心关停沿湖“散乱污”企业,整治排污口,规范整顿鱼塘,大量种树种草……如今的漳泽湖一年四季都是游客,多年没见的大雁、天鹅等候鸟也频频现身。
      一泓清水,来之不易。10年来,我国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生态文明的新进步上。”长治市发改委主任王灵恩说。

    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新时代10年,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生态修复成效更加显著。
      数据显示,新时代10年,我国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我们将完善跨省协作联动机制,全面加强武夷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形成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强大合力。”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范强勇说。
      水清了,沿岸景色美了,长江里的鱼儿也回来了。
      长江刀鱼是江海洄游生物代表种,被称为“长江第一鲜”,资源量一度大幅下降。最新监测显示,随着长江禁捕和沿江生态环境整治,长江刀鱼资源正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稳步迈向美丽中国的美好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 高敬 严赋憬(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