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深化绩效导向作用
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深入推进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
-
成都高新区正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成都高新区供图
□邹中正 沈南 佩奇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管好用好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廉政风险为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成都高新区财政局的相关工作部署,通过做好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开展预算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组织预算绩效目标跟踪监控等工作,多举措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和预算透明度,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部门工作效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加强项目库管理。坚持“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原则,将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提条件,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凡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一律不得安排预算。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各处室结合“十四五”规划,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做实做细项目库申报储备工作,充分考虑本处室履职所需,按规定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需求调研等各项前期工作,做到提前谋划、及早部署,确保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并按轻重缓急排序,突出保障重点。
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加强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三个关键节点管控,进一步强化绩效目标引领和绩效结果应用。严格以绩效为导向统筹安排资金,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思路,杜绝出现“撒胡椒面”现象。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审核、绩效运行监控、支出绩效评价、审计查处问题等预算绩效结果与项目预算安排有机衔接,进一步压实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监督问责,提升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探索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要求各处室在预算编制中,充分开展成本测算,测算依据明确细化,在此基础上,根据预算项目特点,探索逐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支撑体系。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成果和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持续优化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预算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支持作用,发挥专家特长形成专业优势和智力支持;积极开展预算绩效专题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近日,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召开党风廉政暨绩效全过程管理专题工作会议并强调,要注重源头约束,结合党风廉政工作要求,做好预算绩效全过程目标编制,所有项目均需填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包括项目的设立依据、项目申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测算资金需求、项目产出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等,在填报完成后才能进入项目储备库,进行下一步预算编报。要注重过程跟踪,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监控,对批复的所有项目绩效目标开展线上监控,围绕设定的绩效目标分析预期实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避免项目支出偏离绩效目标。要注重绩效评价,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对所有重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自评价,并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重点项目绩效再评价。要注重提高效益,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督促改进,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