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显示看中国,中国显示看成都

    成都成为新型显示产业重要一极


  •   显示产业正以奋进之姿点亮成都制造强市之路。 佩奇 摄

      凭借自主发明的技术,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电视菲涅尔光学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风子 摄

      极米科技研发的没有实体边框的终端显示产品。 风子 摄

      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OLED发光材料,为成都京东方等企业提供配套。 苏杨 摄

        

    □郭平
      近年来,成都显示产业砥砺奋进、创新突破,规模能级不断提升。过去5年,成都显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2021年增速达到40%、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在全国总体规模中占15%。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十字形”构架上,成都已成为重要一极。
      成都显示产业涵盖柔性显示、液晶显示、激光显示、微显示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研发与生产基地。此次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成都还将正式签约一批新型显示重大项目、配套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从成都看
    位居“2022 年柔性显示五大城市”榜首
      日前,国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知名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开展了“2022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该项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国内主要城市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情况,力求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经过评选,在赛迪顾问“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名单中,成都排名第五,仅次于广州市、合肥市、深圳市、武汉市。
      赛迪顾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选围绕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要素,建立了包含产业竞争力、配套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并涵盖19个二级指标的评选体系,基本涵盖了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能够说明各地在产业综合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产业成长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等各个环节的发展水平,综合反映了各地新型显示产业的竞争力。
      在赛迪顾问“2022年柔性显示五大城市”榜单中,成都更是位居榜首。
      数据为证。2021年,成都全市新型显示产业面板产能位居全国第四,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成都生产。
      企业为证。“如果你用的是折叠手机,那显示屏很有可能来自成都京东方。”对于成都新型显示产业的市场地位,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有一个形象的描述。5年前,京东方投资建设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如今成都不仅拥有全国仅有的2条实现量产出货的全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之一,并且正集聚起柔性显示屏生产优势。未来,高端柔性显示屏半数将来自“成都造”。
      新型显示是信息产业重要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历经多年耕耘,成都新型显示呈现“屏”步青云之势。过去几年里,从国内首批4.5代0.1毫米液晶玻璃基板,到国内首条第11代高世代掩膜版项目的首张掩膜版产品亮相……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在成都竞相涌现。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1年成都全市新型显示主营业务收入达602.69亿元,并增加1户百亿企业(共有3户)。在第6代AMOLED生产线、第8.6代TFT-LCD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带动下,拉动下游智能终端
      产业过万亿元,实现几何级数增长态势。

    从全省看
    整合产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成都高新区沿天府大道一路南下,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位于眉山市的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格瑞”)。
      “这个就是让屏幕发光的东西。”指着展柜里的红黄蓝粉末,阿格瑞总经理赵伟明说。他的身后,几块曲面OLED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各种画面。
      OLED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的核心。简单来说,将这种材料蒸镀到面板上,形成纳米级的薄膜组合结构后再接通电源,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实现传统液晶无法达到的显示效果。
      作为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实体化运行后首批开工项目,阿格瑞由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投资设立,2020年12月正式投产,为成都京东方等企业提供原材料。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构建协同共兴的产业生态圈。目前,与成都京东方B7产业线协同配合,阿格瑞OLED新材料建设项目形成了一条以成都—眉山为连接线的电子信息中上游产业链,深度融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秦向东表示,京东方的产量能够持续创新高,“多亏了周边的邻居帮忙”。比如原本需要花40多天打“飞的”去国外清洗的精密金属配件,现在只需两三天就能在眉山等地就近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是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功开创了“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宜宾”“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宜宾”的区域合作实践新模式。
      近年来全省新型显示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已形成以成都、绵阳、眉山为基地的成绵眉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布局,构建了一个由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屏、下游显示应用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显示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全省新型显示面板产量将占全国产量的15%。
      在产业规模方面,四川聚集了京东方、中电熊猫、惠科、信利、天马、维信诺、极米等行业龙头企业,显示产品种类齐全,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四川新型显示面板出货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其中,TFT-LCD 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1.8%,AMOLED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1.7%。
      在产业配套方面,近年来四川围绕显示面板制造企业积极布局产业配套,在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配套环节形成一批突出性成果,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兴产在成都建成国内首个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杉金光电在绵阳高新区建设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偏光片前工程生产线项目,新型显示产业替代性材料规模逐年提升。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供应链,通过发挥全国最大的AMOLED面板生产基地优势和成都京东方“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力争用3年时间使四川新型显示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60%,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依托成都、绵阳、眉山等地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顺应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发展趋势,大力提升京东方、惠科、信利等龙头企业产能,大力引进高世代OLED生产线,引导OLED产业链向四川聚集,力争到2025年,将四川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

    从全国看
    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期结束,全国共20个集群成为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首个进入名单的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行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被业内认为是“国家队选拔赛”,于2019年启动,旨在从全国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以下简称“集群”)为何能入选“国家队”?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川渝两地创新实力强、产业基础好、渗透范围广、经济增长贡献多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集群规模达到1.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9.2%,成渝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三、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新型显示产业正是支撑集群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
      在智能终端领域,成渝地区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全球50%的计算机整机、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制造,智能投影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5%。
      在新型显示领域,成都地区柔性显示研发全球领先,是全球最大的AMOLED生产基地,拥有全球第二条、国内第一条6代全柔性AMOLED生产线和全国首条自主建设运营的8.6代TFT-LCD生产线,建成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高精度G11代掩膜版生产线。
      在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期间,四川将与重庆市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新型显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推进川渝显示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抓实抓细,共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放眼全国,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显示面板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步增强,产业整体处于上升态势。
      2021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新增投资1932.3亿元,同比增长36.6%,投入产能达到2.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4%;显示产业全年营收达到5868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显示面板营收4518亿元,同比增长39.2%;显示面板出货面积达到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3%,全球占比63.3%。
      目前,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我国已形成如同“十字形”的两个轴,一个是以长江为轴,链接成都、重庆、武汉和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一个是以京广线为轴,链接北京、武汉和广东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
      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沉淀,自主创新特色明显,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品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呈现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京东方、中电熊猫、天马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加速发展,带动以成都为核心的成渝鄂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十字形”构架上的重要一极。

    成都“显示”四个细节

    亮度
    国际领先的光学屏 亮度1.0,超过国外的0.8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一片片刚下线的激光电视显示屏被整齐打包,以便交付客户。
      这种激光电视显示屏,具有亮度高、抗环境光等特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自主生产,代表了成都乃至中国在光学屏显示领域的高技术水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占据了全球约1/3的市场份额。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企业,专注光学屏显示20余年,通过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走上了运用精密制造微细结构技术制造光学屏幕的创新发展之路,产品的数量、质量在国际领先。其中,亮度系数是光学显示屏的核心参数,在国外技术只能达到0.8的亮度时,菲斯特已经实现1.0的亮度。自2015年实现产业化以来,目前菲斯特科技光学屏产能已达20万片。

    柔度
    你用的折叠屏手机 显示屏很可能是“成都造”
      “如果你用的是折叠屏手机,那显示屏很有可能来自成都京东方。”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一席话,透露出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地位。
      京东方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京东方生产的柔性智能机屏幕出货量达6000万片,其中折叠显示产品出货量超百万片,整体出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宽度
    没有边框的智能投影机 正在冲刺世界第一
      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陈列着系列家用智能投影机及周边产品,这些产品谱系见证了极米科技的创新之路。
      极米科技创新的初衷,是解决“居家大屏幕”的问题:要做的终端显示没有实体边框,想要多大就有多大,想在哪里看就在哪里看。
      极米科技从一开始就认定,在高清、超高清视听成趋势的背景下,唯有解决“居家大屏幕”的问题,才能勇立行业潮头。
      为此,极米科技将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6%提升到10%,并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连续四年在中国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连续两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额双第一,并加快产品全球化步伐,尽早做到世界第一。

    薄度
    不断攻坚 只为那0.1毫米
      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玻璃基板制造技术领域不断攻坚。2010年12月,该公司生产的国内首片4.5代0.5毫米液晶玻璃基板成品下线。此后,该公司的技术和生产能级不断提升,从0.4毫米到0.3毫米,到0.2毫米,再到现在的0.1毫米,不断打破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纪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