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质服务 管护为主

    宜宾江安:着力打造安全畅通美丽“四好农村路”


  •   打通通往花椒基地的公路。

      江安县“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

    铁清镇花卉基地。

    县城内的乡村竹林公路。

        

    □申旺 (图片由宜宾市江安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近年来,宜宾市江安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养护管理机构、明确养护管理责任、创新养护管理模式,探索出“政府主导、乡镇主体、行业监管、专业化运作”的农村公路养护新路子,形成了“舒适、安全、畅通、美丽”的农村路域环境。目前,全县农村道路总里程达400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率超90%,实现“有路必养”。江安县成功创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纳入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纳入全省交通强县试点县。

    构建责任体系 建立管理养护新机制
      江安县始终把农村公路养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建立由县长任总路长的“总路长+县乡村道路长”组织模式,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交通、应急、公安、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等单位以及各镇政府为成员的县级总路长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农村公路养护事宜,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原则,明确县级相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构建责任清晰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体系。根据全县农村公路路网特点、管养现状、发展趋势等实际,坚持以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方向,制定出台《江安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江安县农村公路养护目标管理和考核奖励办法》等制度,实行干线公路养护服务外包和农村公路分级承养责任制,成功将公路养护生产单位由事业型转变为企业型,推行机械化养护。

    推动管护创新 管养分离有路必养
      一是实行公路养护市场化。江安县按照“管养分离,养护市场化”原则,建立起“政府统筹规划、市场提供服务”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新模式,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制定规划、编制项目、行业监管、绩效考核、安全监控等政府职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每两年公开招投标一次,确定具有相关资质、养护经验丰富、机械化水平高的专业养护公司承担日常养护工作。目前,全县440公里主要县道日常养护管理由管养公司负责,承养企业均达到“四有五包”(有办公场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机械设备、有安全保障措施,包工、包料、包机械、包质量效果、包安全)条件。
      二是建立信用评价考核机制。出台《江安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用评价考核办法》,将农村公路养护结果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实行信用评分、“红黄牌”等制度,对检查过程发现养护问题亮黄牌警告,并扣减相应养护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亮红牌,对一年中两次亮红牌的单位和个人,禁止再次进入江安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三是成立专业养护公司。试点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完善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每年年底开展县乡道路况评定,组织乡镇交通管理站对村道破损情况进行统计,编制下一年度大中修建议计划,报县政府审核后纳入预算,由县城交投公司公开招标选择专业化队伍承担,提高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对道路养护相关问题采用专报形式“一事一议”,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处于良好通行状态。村道日常养护实行任务“承包制”和养护责任“公示制”,按照分村包段养护方式,村道养护承包到人、到户。

    严格奖补考核 队伍共建安全共管
      一是“三级”财政强力保障。江安县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县乡村农村公路资金保障机制,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出台《江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资金拨付机制,按实计量支付;日常养护采取定额补助,并为所有桥梁配备养护工程师,建立桥梁工程师特殊津贴岗位激励机制。
      二是“三级”路长有力考核。(公)路(交)警协同,“肩并肩”联合推进道路交通治理,推进路长系统和道安办两支队伍资源有效整合,做到队伍共建、资源共用、安全共管。出台《江安县农村公路“路长制”考核办法》,按照“逐级负责、动态考核”原则,县级路长负责考核工作安排和组织实施,将日常巡查次数、辖区道路考核结果、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作为镇村路长主要考核内容,行业主管部门围绕“运行机制、资金保障、管养水平、建设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村(社区)路长进行考评,按考核得分拨付镇养护奖补资金,将考核结果运用纳入县对镇的综合绩效和领导干部履职考核内容,有效激发“三级”路长工作活力。
      三是“三中心”全力管护。县政府投资1亿元建成集机械养护、应急救援、信息指挥为一体的交通“三中心”,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既解决了过去农村公路人工养护工艺落后、效率低等问题,也解决了管养人员不足、时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目前,“三中心”配备了吸尘清扫车、高压冲水车、护栏清洗车、高空作业车等10余类40多台机械设备,确保全县县道日常养护的专业化。同时,全县所有桥梁均由县养护段进行管养,实行一桥一档,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年初制定桥梁检测计划,严格按规定实行检测全覆盖,确保桥梁安全使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