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关注
-
·观点点击
灾害科学与灾害治理论坛举行
“长江模拟器”助力保护母亲河
-
科技前沿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亮)“迄今为止,人类在认识长江规律和预测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11月26日,灾害科学与灾害治理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是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场平行论坛之一。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聚焦气候变化灾害效应及其应对,以视频方式作了题为《2022年长江极端干旱与适应性管理》的报告。他表示,包括今年在内的长江极端水旱灾害的孕育与发生,既有自然气候演变的随机性,也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需要多学科联合探索与研究其复杂机制,提高认知和预测能力。
“我们正在给长江建一个‘模拟器’,利用它来了解流域的前世今生。”夏军介绍,简单来说,“长江模拟器”就是一个以
大数据驱动的长江流域综合模拟与调控决策系统。通过它能够“了解过去的长江、认识现在的长江、展望未来的长江”。
作为一项正在实施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长江模拟器”强调上、中、下游以及“湖库—岸线—城市群”的互联互动,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强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支持,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
“长江模拟器”共分为三期建设,目前处于第二期建设阶段,预计2030年建成后,将为流域水灾害预警、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评估、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与调控提供有效科技手段,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水资源管理、航运、防洪、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